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8月16日報道:由于國家正致力于在世界時尚舞臺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現在我國正在加倍努力地培養更多的設計師。
國家現在對時裝設計師求賢若渴,因為我國正在尋求自身身份從生產者向創造者的轉變。“市場需要大量的設計師,”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蘇葆燕說,“目前中國大約有5萬家服裝公司,每年都有新品牌不斷涌現。此外,一些現有的品牌也在開發新路線。所有的這些公司都對時裝設計師有所需求。”她說,雖然每年有10,000名設計師畢業,但仍然是供不應求。蘇說自從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后,中國南方沿海地區的制造商接收到的來自于發達國家的訂單有所減少。為了維持生產,這些公司必須調整商業運作模式,并且改變僅僅作為生產商的身份。“從‘中國制造’向‘中國設計’轉變的道路上,設計師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沒有他們,這個任務是不可能完成的。”蘇說。
在中國,消費需求是急速變化的,服裝品牌也意識到他們必須相應地迅速發展。
“對于時裝設計師,特別是有經驗的設計師的需求正在持續增長。”蘇說。
藍藍(音)是北京服裝學院的講師,她說相對而言中國是世界時尚界的新成員,這將是設計師嶄露頭角的契機。“與西方相比,中國的時尚產業的歷史并不悠久。外國設計師在早年間已經熟知并使用過很多時尚產品,然而大部分的中國設計師在進入大學之前甚至從未聽說過這些時尚品牌。所以他們必須在短時間里縮短這種差距。”
中國有200多所的設計學校,但是課程設計大都強調創造性勝過商業性。
“時裝設計師與藝術家不同。藝術家為他們自己工作,他們的想象力可以天馬行空,但是設計師卻必須更有條理,要有準確的商業定位。”藍說。她接著說時尚設計師負責從產品設計到最終上市發貨的整個過程,包括材質選擇、經費控制和目標受眾的確定。
“設計師必須從內心中認可、承擔商業和顧客的趣味以及需求。他們要預計自己的設計和產品能被老板和目標受眾所理解,并且有助于增加銷售量。”她說。
黃泳勝是萊佛士國際設計專修學院時裝設計系的主任,他說,最迫切的任務是尋求一條培養新型設計師的道路。“成為職業時尚設計師,依靠學校的培訓是遠遠不夠的。年輕設計師畢業后需要一個良好的平臺來促其成長。”
黃泳勝說,成為一名職業設計師至少需要五年的工作經驗。他建議,除了設立設計學院,政府應該給予年輕設計師更多實踐的機會。
“時裝學校應該為年輕設計師設立孵化中心,讓他們去實踐他們的創意、商業計劃和設計,”
他說,“學校與服裝公司之間在實時項目上的合作也是大有裨益的。這些項目可以使年輕設計師更早地了解行業情況并且幫助企業選擇他們需要的設計師。”黃說大部分中國時裝設計師發現很難得到自我發展。時裝秀有助于宣傳新設計師,但是建立新公司仍面對著經濟困境。
“設計師剛開始的月薪大概在3000元到5000元之間。但是一小時的時裝秀就要花費大概100萬元,還不包括舞臺、燈光、音樂盒模特的花費。這遠遠超過了大多數年輕設計師的經濟能力。”
德國時裝設計師 Katrin Reinfurt說,中國年輕的服裝設計師具有讓世界矚目的潛力。中國需要的是一個時尚區域。
“國際時裝世界師在優秀市場和巴黎這樣的時尚中心的大型時裝秀中是人盡皆知的,但是對于中國時裝設計師而言在歐洲舉行時裝秀是很困難的,原因是遙遠的距離和巨大的花費。”她說。
“中國的問題在于沒有一個集中的區域,這個區域可以將時裝媒體、記者、設計師以及模特都聚集起來,參與整個市場運作過程。”
近幾年來,中國出現了一些國外的設計師和工作室,尤其是在大城市里。雖然國外設計師的數量很少,但是他們非常受歡迎。“
“大型服裝公司更更喜歡國外的設計師而不是本土的,因為國外設計師可以提升他們產品的知名度。同樣,他們可以更好的捕捉時尚潮流,更精通于色彩的協調。”藍藍說。正因為如此,西方設計師在市場中是非常受歡迎的,包括在中國。“然而,在本土市場中,中國設計師還是有一定優勢的,因為他們能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和顧客喜好。”她說。
Reinfurt說中國設計師太過注重西方時尚文化而缺乏設計中的獨創性。他認為,在長遠發展過程中,中國設計師應該形成自己的風格。“他們(中國設計師)應該嘗試聚焦于自己的文化,發現自己的設計符號,而不是沉溺在別人的潮流里。時裝設計就像是社會的一面鏡子。設計師應該把自己的設計和中國文化結合起來,學會表達獨特身份和服裝密碼,反映當今社會。”
瘦馬是中國時尚雜志出版商——時尚傳媒集團的副總裁,他說,中國設計師還有很大的發展改進空間。
“在西方,時裝設計師并不僅僅是設計師,他們還是提供創意、推動時尚潮流的時尚偶像,就像約翰-加里亞諾(John Galliano)和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那樣,”瘦馬說,“但是在中國,設計師受限于特定的角色中。”
從90年代開始,一些中國設計師開始前往以制造時裝聞名的國家進行學習,比如:英國、意大利和法國。
瘦馬說這是非常有益的,可以幫助他們看到不同的東西。拓展他們的視野,開闊他們思路。
“通過在國際時裝公司的工作或實習,這些中國設計師已經對本土市場有了透徹的理解。”他說。
“有了先進管理技能和經驗的武裝,他們已經具備了成為世界一流設計師的巨大潛力。”
英文原文請見:
http://www.tsdianying02.cn/entertainment/2011-08/15/content_13113051.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林警 編譯 趙楠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