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8月12日發表社論:自“7·23”甬溫線動車追尾事故發生以來,人們擔憂的焦點,已從高鐵的運力轉移到高鐵的安全性問題上來。
“7·23”動車追尾事故發生后,鐵道部對于該事件的回應,使得人們對高鐵產生了嚴重的質疑。然而在此之前,人們對于乘坐高鐵出行曾一度充滿了期待。
事故發生后,由于鐵道部的一些做法缺乏透明度,人們不僅懷疑鐵道部試圖掩蓋事故的原因,還認為全國的高鐵計劃是一場不折不扣的鐵路“大躍進”。
那么,鐵道部關于高鐵安全的許諾和保證,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信的?對于在我國發展高鐵事業的決定,我們是否顯得過于草率和樂觀?對于在建和規劃中的高鐵線路,究竟怎樣的發展路徑才是科學合理的?
“7·23”事故在我們心上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使得我們不得不再三思考這些問題。
國務院公布最新的事故調查小組成員名單,使我們看到了一絲希望。因為,一方面這些調查小組的成員與鐵道部之間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另一方面這些成員都是鐵路事故原因調查方面的專業人士,相信他們能夠圓滿完成調查任務。在調查事故原因的過程中,鐵道部相關人士的避嫌退出,對于保證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和合法性至關重要。
盡管當前的首要任務是調查事故的原因,但適時地對現有以及待建高鐵線路進行全面的安全檢查,也是關乎我國目前和未來鐵路發展的重要一步。
由于高鐵運行速度較快,為了確保安全,對高鐵及其線路進行嚴格檢查是十分必要的。正因如此,查清“7·23”動車事故的每一個原因顯得格外重要。
必須對高鐵實施全面綜合性的安全檢查,因為這是堵住潛在安全漏洞的唯一途徑。為此,國務院建議,對于高鐵安全性的檢查,不應止于對事故直接原因的調查,還應包括對高鐵的設計、建造、管理等各個環節的全面審視。
鐵道部承諾將對公眾提出的所有問題給出“誠實的、負責任的答復”。但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機構公信力的問題,更關乎鐵路這一國家重要經濟命脈的未來。
在查清事故的原因之前,高鐵降速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然而,我們也不應該單憑這一次事故,就喪失了發展高鐵的決心和勇氣,畢竟高鐵在我國未來的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但繼續發展高鐵必須建立在一個前提基礎之上,那就是我們應當不斷地從過往的失誤中吸取教訓,然后謹慎地繼續向前行進。
英文原文請見:http://usa.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1-08/12/content_13098440.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社論 編譯 趙欣瑩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