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7月17日報道:今年25歲的沙彌賢遜本來是有“大好前途”的。他前年從北大經濟學院畢業,之后在證券公司工作了一年,收入頗豐。父母是做生意的,在他大二的時候便在北京朝陽區幫他買了房子,如今價格也早就翻了幾番。不過這些對現在的他來講真的已經成為“浮云”了。去年夏天,他來到龍泉寺長住,決定出家為僧,并在今年農歷春節期間正式剃度。
他究竟為何選擇這條“較少人走的路”?
如今城市的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即使是天之驕子們也面臨著生活各種各樣的困擾,到山上清修兩天,尋找寧靜,這不難理解。但選擇成為一名僧人則完全不同。這意味著從剃度那一天起到生命結束,每天要遵守同樣的作息,意味著沒有饕餮美食,沒有男女之情,沒有“自由”。
但龍泉寺偏偏就是吸引了這么多的高材生。目前寺里100多名僧人中,有大專學歷以上的大概“至少占到一半”。去年北大的“數學天才”柳智宇決定歸隱龍泉寺時,這里更是一時成為媒體的焦點。據說當時有很多記者假裝居士住到寺里,并趁機“四處流竄”,就是為了采訪和拍攝到柳智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他的修行,當“同班同學”已經完成凈人階段的修行正式成為沙彌,柳智宇的剃度時間則推后了。
為了不影響他的修行,我們此行沒有采訪柳智宇。然而,和他一樣在社會上的佼佼者在這里還有很多。比如賢遜。由于母親和姥姥信佛,他從小就有所接觸。上大學之后,開始來龍泉寺做義工。這里離北大不遠,他周末常常過來,因為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彼步贿^一個女朋友,一個重慶女孩,北大的校友,兩個人相處了一年。分手和他念佛沒什么關系,主要還是“性格和生活習慣上不太合適”。
“其實對我來講,山下的生活不是不好,只是覺得這里的生活更好罷了。在這里你能感受到山下不能擁有的內心的平靜和喜悅,只有出家人才能體會到的喜悅。”他說。
我問他年輕人怎舍得拋下自由?可他說:“自由不是為所欲為,自由是心靈上的沒有牽絆。”
他說現在社會上對出家人還是有很多誤解,以為廟里都是一些“老和尚”,或者是窮人走投無路了去出家。“有時去山下辦事,你還能感覺到路人對你投來怪怪的眼光,怎么說呢,挺不舒服的。”
29歲的賢彥則是在他換了嚴重的肝病時接觸到佛教的。在他患病期間,各種宗教人士都曾和他接觸,但他說最后選擇佛教,是因為他覺得佛教教義的邏輯性,也最溫和。那時他還在北京中醫藥大學讀碩士,現在他在寺里負責中藥房,而舊時的同學,偶爾還會上山來看他。
據負責“招生”的賢兆法師介紹,自從他2008年接手這項工作一樣,和他聯系愿意出家的人不下400個。每個人和佛教結緣的開端都不同,有些人是因為從小受家里影響,有些是人生遇到挫折時與佛教相遇,有些則是天生有“慧根”。
龍泉寺的特點就是招收35歲以下的年輕人,并且只有那些經過深思熟慮并表現出足夠潛質的人,才能獲得一個通常為期半年左右的考察期,也就是準凈人階段。如果表現好,就可以成為凈人,再往后就是剃度,正式為僧了。
不過不是每個人都能熬過這一關又一關。“最極端的一個準凈人班,幾個月下來,最初的15個人最后就剩下1個人了?!辟t兆法師說。
最直觀的考驗就是一成不變的作息時間。山上的起床時間是4點,4點半就開始上早課了。早飯6點,吃飯時嚴禁講話,更不能浪費。在“晨會”之后,大家開始各自的工作,有人在“大寮”,也就是廚房,有人在工地,也有人去編輯博客、整理圖書。不過,通?!靶氯恕币泽w力勞動為主,因為這會讓他們更容易逐漸放下世俗紛擾。
午飯之后會有午休。然后繼續工作,直到4點半又一次誦經。六點是“藥食”,也就是晚飯時間。(佛教講究過午不食,故稱晚餐為“藥食”。)七點半開始是每天一個半小時佛經學習。9點大家就回去洗漱了;半個小時之后,當北京城里加班的人們在某些局部地區還遭遇下班的堵車、另一些人換好衣服趕往party開始夜生活時,山上的僧人們已經結束了一天的勞作學習,入睡了。
這就對賢遜是個大考驗,他最怕早起了?!澳阒郎蠈W時大家都不會起很早,有時早上的課不重要也就翹了,到了周末更是中午才起來。在這里每天4點起床,對我來講真的很痛苦。最近為了督促我,法師決定讓我負責打板,3點40就得起。我這個月已經遲到5次了,都當著大家做了檢討。”
而對于賢彥來說,最大的困擾還是來自學習佛經。一些時候,他并不能完全理解經文,于是會有困惑,乃至恐慌。
“那種時候真的有些怕,一方面我放棄了世俗的那些東西,另一方面我沒有得到內心的平靜。通常這種情況發生了,我就會去干活,讓自己不去想那么多。隨著自己學習一點點深入,情況也就好了很多,特別是當你理解了原來不理解的東西,那種喜悅感特別強烈?!?/p>
“有些人因為這樣那樣的困難就半途而廢了。不過這很正常,”他說?!氨緛韨鞒泻秃霌P佛法就是一項很偉大的事業,肯定不是一般人就能做的,就像全中國每年有那么多人高考,考上北大清華的能有多少,你說呢?”(中國日報記者 唐躍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