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7月14日見報社論文章: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從今年第一季度的9.7%,下降到第二季度的9.5%,而最近的數字更是達到了自2009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低,當時,世界經濟剛剛開始從7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中復蘇。
然而,盡管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不斷升級,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中國經濟還是表現出了超出預期的彈性。
考慮到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中國的經濟增長不應急于剎車,并且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一支重要力量。
數據表明,中國經濟不可能在將來一段時間內出現硬著陸,因此,宣稱中國經濟出現可能嚴重衰退是毫無意義的。
對中國的決策者來說,當務之急是繼續堅持緊縮政策,以對抗不斷加速的通貨膨脹。如今,解決通脹問題刻不容緩。
今年上半年經濟同比9.6%的增長率表明,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經濟在迅速的城市化進程的推動下,繼續保持著快速穩定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這也表明中國在不影響經濟增長的前提下,仍有空間收緊政策。
今年6月通脹達到三年以來的最高點,為6.4%。而今年以來,央行三次提高利率,并將國內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到21.5%的歷史新高。
為緩解公眾對不斷增長的通脹率的擔憂,決策者已經表明了他們想盡一切辦法抑制物價上漲的決心。
媒體廣泛報道稱,如果物價不再震蕩,在未來幾個月中中國的通脹率如果沒有達到頂峰,便將趨于穩定。
今年的夏糧豐收以及國際市場商品價格的暫時回落也有助于中國抑制通脹。
然而,考慮到原材料和勞動力長期的上漲,如果認為目前不斷上漲的物價會迅速回落,就顯得過于樂觀了。
舉例來說,今年6月豬肉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57.1%,其原因并非豬肉供應緊張,而主要是勞動力以及豬飼料成本的不斷增長。最新數據顯示,與去年上半年相比,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3.2%,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20.4%。
由于大量“熱錢”流入中國,截至 6月底,中國的外匯儲備較去年同期上漲30%多,達到32000億美元。巨額的外匯儲備加重了通脹的壓力。正是這個原因,中國的經濟政策只能收緊,而不能有所放松。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tsdianying02.cn/opinion/2011-07/14/content_12898729.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社論 編譯 趙欣瑩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