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7月4日報道:2006年4月,當白儉成被任命為《中國電力報》總編時,這份已經辦了25年的報紙正面臨著一場生存危機。
中國電力行業2003年改革,電力企業相應成立了幾大集團,分別組建了各自的新聞中心和媒體集團,覆蓋了報紙、雜志、網站、影視等多種媒體形式。
原來《中國電力報》相當電力部的一個機關,享有豐富的資源優勢。以前記者下到電力企業去采訪,底下都開玩笑說是部里領導來了。2003年以后,這種自上而下的行政優勢沒有了,這對報社的發行和經營工作影響很大。隨著電力集團紛紛組建自己的媒體,開出更高的薪水、更好的職位,業內競爭日趨激烈。《中國電力報》的主力員工嚴重流失,這些年一共走了四五十人。現在電力集團的新聞官基本上都是報社當年的業務骨干。
在巨大的壓力之下,中國電力報社決定實行改革,從事業單位轉成企業。
“改革都是逼出來的。當我們沒有體制內資源的時候,不改就是一條死路,改了可能就是一條活路?!卑變€成說。
“改革就是為了活下去,或者更好地活下去?!?/p>
如今,中國電力報社改革五年后,更多的報刊雜志正面臨同樣的選擇。今年5月8日,《中國新聞出版報》整體改制,成立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國內非時政類報刊轉企改制的先行者之一,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旗下擁有一份報紙、兩本雜志、一個網站和一家廣告公司。該集團計劃從單一的信息提供者發展成為新聞出版業第一綜合服務商。
據《新京報》報道,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表示,目前全國非時政類報刊已經改制的有1300多家,其余還有5000多家尚未轉制,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黨報黨刊所辦的都市報、晚報(如《京華時報》),所有行業報刊(如《中國能源報》)以及企業法人辦的報刊(如出版集團、報業集團辦報等)。
中宣部有關官員表示,非時政類報刊改革是增強發展活力、擴大主流媒體社會影響力的迫切需要,也是進一步提升新聞出版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迫切需要。
據白儉成介紹,原來很少有事業單位主動為實現自己的戰略發展目標設立一個完整制度。即使報社有制度,執行力也比較差,往往是當成一個文件束之高閣。
改制以前,中國電力報社的管理非常松散。白儉成剛接替一把手的時候,發現報社在旁邊一個飯店里一個月就花了兩萬多塊錢的餐費,簽字的都是辦公室主任。他一看簽名,居然有五個字體。
過去報社領導班子開會沒有任何紀要,說完以后所有人想不認賬就不認賬。當時報社和某大學有個合作項目,對方想要退股,辦公室主任就私自蓋章簽了協議,根本沒通過領導班子。
“為這種管理規范的東西,我耗費了極大的精力?!?白儉成說。他推出了中國電力報社制度手冊,涉及財務、人事、采編、經營等日常工作的各個方面?!八哉f我們報社的改革是從加強管理開始入手的。”
中國電力報社在建立規章制度方面煞費苦心,其他一些報社則一度為缺少統一品牌感到困擾。
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成立以前辦了10本有關不同行業技術與市場的科技期刊,而這10本期刊分別由五個省部級單位主管。當時每個雜志對外尋求合作都是以自己雜志的身份,沒有一個統一的品牌,這樣一來在合作中難免處于弱勢地位。合作企業往往不知道他們背后有相當的經濟實力,而且在行業內有很大的影響力,還以為他們只不過是個小編輯部。
2007年9月,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把這些雜志全部收歸旗下,對外有了一個統一的品牌。經過幾年的發展,該集團已頗具規模,擁有1份報紙、14本雜志和近400名員工。預計今年營業收入可達2億元,與改制前一年五六千萬的營業收入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
社長兼總經理劉澤林表示:“改制以后,我們報社最大的變化就是整合了資源,變成了一個有實力的市場主體。雖然改制要付出成本和代價,但是我獲得的要多得多?!?/p>
現在該公司正籌劃上市。如果進行評估,預計其企業價值能達到幾個億。
對于許多報社總編和總經理來說,改制究竟要花多少成本、如何解決這筆費用是他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2008年11月,當中國汽車報社開始申報改制的時候,整個報社含雜志共有250多人,其中在崗的事業編制人員不到40個。
2010年6月,《中國汽車報》和其他四本汽車類雜志共同注冊為一家企業。其員工從此不再有事業編制、企業編制之分,一律納入北京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根據我國現行制度,事業編制職工在職期間無需繳納社保,而且退休金一般會高于企業職工標準。這意味著中國汽車報社改制后,員工退休金將低于從前。
總編李春雷告訴記者,按照現在的工資標準,一名有著高級職稱的編輯退休以后本來每月可以領取5000-6000塊錢,而改制后只能按北京市平均水平拿2700-2800元。要想讓他的退休金保持原來的標準,企業就必須每月給他補上2200多元。假設他退休后還能活20年,光這一個人,企業最少就要支付52.8萬元。
“所以轉企改制最大的問題就是要解決人員保障的問題,”李春雷對此深有感觸。
為了贏得職工對改革的支持,他和報社其他領導做了很多工作,和職工一個一個談話。李春雷還專程跑到退休老干部的住處去,向他們解釋改制對退休人員待遇的影響,爭取大家的理解。
中國汽車報社的人員保障方案是讓之前沒有繳納社保的事業編制員工盡快進入社保。報社將按照社會平均水平的3倍,給他們交社保。
麻煩就麻煩在老同志。有的已經超過55歲,很快就到退休年齡,最多還能再交5年社保。于是,一些5年之內即將退休的老職工選擇了提前內部離崗,這樣他們退休以后還可以一直享受事業編制待遇。
對于那些選擇繼續留下來工作的老職工,報社給他們提供了企業年金作為補充養老。按照國家規定,每年報社可拿出上年度工資總額的1/12購買企業年金。中國汽車報社補貼性地繳納了1200萬元,用于保障原事業編制員工的退休收入。
對于改制后的員工安置問題,北京青年報社社長兼北青傳媒董事長張延平也操過同樣的心。
2001年,北青傳媒股份公司成立。張延平向職工承諾,從北京青年報社(事業單位)調到北青傳媒(企業)工作,待遇不變,而且到了退休年齡可以選擇回報社退休。
2004年,北青傳媒在香港上市,融資10.4億港幣,為報社這些年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如今,北京青年報社已經從一張報紙變成了一個集團,擁有4份日報、6份周報、6本雜志、2個網站和13家下屬公司。
作為國內率先轉企改制的一家報社,當時媒體上市還沒有先例。有關領導認為,報社的內容部分肯定不能拿到市場上去。于是,北青報采取了兩分開的模式,把經營部分拿出來成立了一個股份公司,而內容部分還在原有的事業單位里面。
兩分開模式給內容和經營兩個獨立法人之間的協調帶來了一定困難,無法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每年北青傳媒都要把廣告經營額的16.5%撥給北京青年報社作為內容提供的成本。而廣告是個變量,廣告多的時候需要加版,編輯部就要增加人員;廣告少的時候則要減版,但編輯部增加的人員無法辭退,廣告收入的16.5%就支付不了編輯部的全部成本。這中間的協調工作落到了張延平身上。
在他看來,兩分開這種模式到今天已經運行了10年,作為一種過渡性的嘗試,它可以告一段落了。
“一家媒體應該是一個整體,應該變成純粹的企業?!睆堁悠秸f:“我希望按照中央的精神,積極推進整體改制,把北青報編輯部放到上市公司里,這會使北青傳媒股份公司發展的更健康,效率更高?!?/p>
對于很多已經轉企改制的報刊出版單位來說,刊號審批是制約它們發展的一個主要瓶頸。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自2007年以來想辦的刊物很多,但真正審批通過的很少。
在現有的主管主辦體制下,報刊出版單位通過兼并重組來解決刊號問題,在實際操作中非常困難。由于刊號已成為稀缺資源,一個刊號甚至可以“賣”好幾百萬,絕大多數主管主辦單位都不愿放棄手中的刊號。有的省部級單位為了自己的面子,也不愿把辦不下去的雜志轉給別人。
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已經和10余家雜志談了收購事宜,有的協議都起草了好幾輪,結果全都是白忙活。
“這不像談戀愛,談好了就領證結婚。”劉澤林說:“倆人談完了還不行,還得和爸爸媽媽談,再和爺爺奶奶談,往往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不同意。”他認為,政府在兼并重組中應起到積極引導推進的作用,在審批新刊號方面,國家政策對轉企改制單位可以更傾斜一些,允許更多的報刊問世。
談到政府在非時政類報刊改制中的作用,中國期刊協會會長石峰認為:“不是說轉企改制完了改革就結束了,這只是一個法人登記上的變化。改革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真正要發生經營機制的轉變、內部管理制度的轉變,還有很多很多工作要做,還會碰到很多實際問題。改革進展是快還是慢,主要看外部的環境、政策條件是不是具備了。放水要先挖好渠?!?/p>
一些專家認為,政府應允許包括民間資本在內的各種社會資源進入媒體行業。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表示:“我們可以劃出一兩類報刊來試點,看看到底引進民間資源有什么樣的危害和問題,或者說有什么樣的好處和利益。政府必須在制度設計上給出一個空間,讓媒體能夠更好地抓取市場機會,這樣才能調動大家投身改革的積極性?!?/p>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tsdianying02.cn/cndy/2011-07/04/content_12826049.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江雪晴 邱博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