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6月14日報道:“中國新設計”展覽6月7日在意大利“時尚之都”米蘭開幕,中國年輕設計師們向世界展示他們的創意和設計。
中國設計師的作品在過去幾年中很少出現在國際時尚雜志里,也很少能與各大奢侈品品牌競爭市場,但是現在,隨著年輕一代的中國設計師日益成熟,這種想象在發生著變化。
越來越多的中國設計師出現在國際舞臺上,正在進行的“中國新設計”展覽將進一步呈現他們的作品。
作為意大利“中國文化年”的重要交流項目,此次藝術交流展旨在介紹中國年輕設計師的設計作品,在平面、服裝、多媒體、建筑、家居等領域與意大利公眾交流設計在當代生活中的概念和應用。此次展覽精心甄選了29位中國年輕設計師的134件作品。才華橫溢的年輕設計師們向意大利觀眾呈現了中國當代設計的風采與內涵。 “中國新設計”展覽將在米蘭展出3個多月,意大利工業重鎮都靈同時啟動這一展覽。
中國文化部部長蔡武在展覽致辭中說,期望意大利民眾能夠借此展覽走近中國,體驗一個開放、多元、民主、和諧、充滿魅力的中國,并由此進一步加深中意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
代表新一代設計師的張達將展出其“平”系列作品,極富個人風格和藝術思考。王一揚的服裝設計作品試圖在高度西方制式化的男裝類別中以個人化的角度和本土化的方式做出新的嘗試。多媒體設計師朱津京則帶來代表性作品“諾基亞—李小龍”。
“這些中國年輕設計師們的共同點是善于運用中國文化作為設計北京,他們的設計都和實際應用結合,并且附有創意,” 尤倫斯文化教育部主管、“中國新設計”策展人,“中國新設計”系列講座發起人崔嶠說道。
“這個展覽堅持原創、獨立的策展精神,向意大利,以及世界,展示中國最新,最前沿的設計作品,” 崔嶠說。
此次由尤倫斯主辦的“中國新設計“大展還特邀建筑大師張永和、青年設計師代表劉治治、廣煜為策展顧問,張永和將擔任此次展覽的展廳設置,劉治治和廣煜則為會負責此次展覽的平面設計。
“這次活動是中國政府第一次把現代設計展覽納入到國際交流的官方活動中,” 35歲的中國平面設計是劉治治表示。“以往世界了解中國通常是一些傳統的文化,比如舞龍舞獅,中國京劇等。我相信,這次的展覽會很好地向世界介紹當代中國年輕人的風采,以及這些設計師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
來自北京的設計師劉治治是中國年輕設計師的代表之一,他曾為798藝術區,以及在三里屯新開的“BNC薄荷糯米蔥”中國原創設計概念店,設計海報。這次“中國新設計”的展覽中,他設計的一些海報,以及書籍封面,將展出。
劉治治說,平面設計在中國起步很晚,直到1992年的“平面設計在中國”展才讓這位年輕設計師對平面設計有了一定了解。
“那時候我還是個高中生。那次展覽是國內第一個嚴謹規范的平面設計競賽。從小我就對繪畫和創作感興趣,那次展覽讓我知道了我今后的努力目標和我真正要做什么,”他回憶道。
2002年從中央美院平面設計專業畢業后,劉治治和他的兩個同學創立了MEWE設計聯盟工作室。他們早期的客戶都是798藝術區里的藝術家,建筑師和設計師。
他說,這個工作帶給他最大的樂趣和挑戰就是為客戶產品設計的同時加入自己的思想。“平面設計也是設計師表達自我的一個平臺,這一點我相信是任何領域的設計師都很看重的,”他說。
來自上海的設計師王一揚很贊同這個觀點。 “現在關于由‘中國制造’到‘中國設計’的話題很多。個性與實用性凸現在中國年輕設計師的作品中,”王一揚說。
王一揚是中國“70后”設計師的典范代表。他是將現代藝術與服裝完美結合--“茶缸”創始人,他的品牌在香港,日本和法國都有店鋪。對于這個熟悉市場卻仍緊握藝術信念的設計師而言,他指出,中國年輕一代的設計師們正在朝著非常正確的方向前進。
中央美院首飾設計系教授滕菲認為與前輩相比,中國年輕一代的設計師們更加立足于國際市場,緊跟設計前沿。48歲的藤菲作為中央美院首飾設計系的創始人經歷了中國設計的發展過程,從美院附中到美院,后來又到柏林藝術大學上學,她見證了中國設計師的發展與變化。
她的父親是為書法藝術家,小時候家教很嚴格的藤菲對首飾設計完全不了解,學習版畫的她直到去德國留學才慢慢接觸了這種設計。
“中國人很保守,那個年代的人們穿著也很樸素,更不會佩戴首飾,德國的學習生活讓我打開眼界,進入到首飾設計的領域,”她說。
1994年藤菲回到國內,在服裝學院教書,但是她的“首飾設計為個人服務”的理論并不被接受。
“老一輩的藝術家們有很強的工藝基礎,但是缺乏冒險精神。而現在的年輕設計師們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她說。
藤菲還指出,首飾在國外跟現代藝術的發展是同步的,已經走得很遠,發展得也很快,可是現在在國內連概念都還沒建立起來,差距是很大的。對于設計師來說,創造性思維與想像力是第一位的,同時要具備動手能力。“拿中央美院來說,每年都有很多富有創意,動手能力很強的學生,他們善于創新。”
中國年輕設計師們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很難與國內大眾市場接軌。他們的作品對國際市場和業內人員有很大吸引力。
“所以的設計師都希望大眾可以接受和了解自己的作品,但是在中國,在設計師和大眾消費者之間有一個空缺,”崔嶠說。“大眾市場的缺乏,推廣不力,以及公眾對原創作品的認識,都造成了這一個問題,但是我認為這個現象正在改善。”
藤菲教授認為雖然面臨市場接軌的困難,但是越來越多人選擇設計專業。每年她都會將畢業生推薦到各大時尚品牌去實習,接觸最新鮮的設計理念和市場操作。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tsdianying02.cn/cndy/2011-06/14/content_12687529.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陳楠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