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6月8日言論版文章:自2010年6月以來,國際小麥和玉米的價格已經翻了一番。全球糧價持續走高的同時,華中和華南地區的干旱更是加劇了人們對于國內糧價波動的恐慌,并有可能對全球糧食市場造成影響。
干旱在中國并不是一個新問題。今年2月,中國北方的小麥產區就經歷了一次大規模的干旱。當時專家預測,中國小麥產量將會大幅下降。但隨后,農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農民等多方的努力之下,中國的小麥產量實際上會增長2%。
但是,這次華中以及華南地區的干旱出乎人們的意料。長江沿岸盆地的水稻產區降水量達到了50年來的最低水平。人們再次產生疑問:中國的糧食產量會減少嗎?中國是否需要大量進口糧食?盡管過去三四天的降水能在一定程度上補給該地區的水資源,卻不足以彌補該地區30%-40%的降水匱乏,并且,干旱對于糧食產量的危害已經顯現出來。在一些地區,洪水也將成為一個新的挑戰。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糧食價格自去年以來增長了11.5%,零售價格在2009年12月到2011年5月年增長了29%。同時我們還應考慮到其它因素,如美元的疲軟、油價對生物能需求的影響、過度流動性以及經濟增長過快等都會造成糧價波動。
盡管水稻產量可能下降,但干旱不會對 國內或國際糧食市場造成太過嚴重的影響。目前,受到影響主要是早稻的產量,但早稻僅占夏季糧食產量的25%。許多專家預測,干旱只會令糧食的年產量減少1%。此外,中國有著足夠的糧食儲備(約為2億噸),能夠確保糧食安全。同時,政府應對干旱的措施也會避免危機的產生。
盡管過去兩年中國的糧食進口大幅增加,但相比巴西等其他新興國家以及美國等發達國家,中國的糧食進出口規模仍然較小。實際上,短期內,相比起中國的干旱,歐洲和美國的干旱對世界糧價的影響更大。歐洲和美國是世界兩個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家和地區。
但是,如果中國在夏季遭遇干旱或洪水,將會影響到秋季的主要收成,糧食產量將會大幅減少。中國政府正在密切監控當前的氣候狀況,評估其對秋收后糧食產量的實際影響。
從長期來看,氣候變化問題(引發極端氣候事件高密度高強度的發生)、人口增長、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等,都將繼續對中國的自然資源和糧食生產造成巨大的壓力。
到2050年,全球小麥和水稻價格預計將分別增長75%和25%。屆時,中國的人口將會達到15億,中國的城市化程度更高,社會更加富裕,人們對于水果、蔬菜、肉類等質量更高、品種更豐富的食物的需求也將大幅增加。
因此,確保糧食自給自足將會成為中國的巨大挑戰,但同時也是中國農業發展的巨大機會。如果中國能夠正確地將投資與政策相結合,發展新科技,提高生產力,保護水源、耕地和森林,就不僅能夠確保自身糧食安全,同時也會對世界糧食的安全做出巨大貢獻。
為了實現短期和長期糧食安全的目標,中國政府應當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中國應當釋放國家糧食儲備,尤其是面向干旱受災地區貧困人口,因為這部分群體最容易受到糧食產量的影響。同時,政府還應當建立或繼續完善社會安全網絡,通過直接的資金援助,保護貧困人口以及婦女、兒童、老人等弱勢群體。
第二,政府應當確保農民在干旱時期能夠獲得灌溉水資源。通過水庫放水、抽取地下水資源等措施,政府可以幫助貧困的小農戶應對由干旱造成的糧食生產和收入方面的影響。盡管目前三峽大壩已經開始放水,但農民尤其是貧困的農民需要更多的幫助。
第三,由于對糧食短缺和糧價上漲的恐慌,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囤積居奇和投機倒把行為,而這類行為會加劇糧價上漲和糧價波動,政府應當通過更加完善的市場監管措施,防止糧食囤積和投機行為。
此外,如果大型的食物生產公司也從事屯糧投機活動,會比農民個人屯糧對糧價的影響更加顯著。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政府應當采取措施減少糧食產品的投機行為。例如,政府應持續密切地監控糧食儲備企業的糧食購買行為,防止價格操縱,確保交易的透明。
第四,由于貿易的開放對于提高糧食市場的效率十分關鍵,政府應當確保糧食市場貿易的開放。危機發生時,避免對進出口進行限制,對于防止國內市場的扭曲和國際市場的價格波動是十分重要的。
第五,政府應當通過有效的制度和強有力的市場,保護土地和水資源。政府應當規范土地使用,建立保護土地資源的激勵體系。此外,在灌溉和水資源貯存方面的投資可以減少干旱帶來的相關風險,同時也應當促進保水和雨水集蓄利用技術的應用。
最近,政府新發布了一些重要的抗旱措施,其中包括加大緊急掘井和灌溉設備方面的投資。農村地區可以通過種植對水源依賴較少的作物,使農民的收入來源更加多樣化。為了幫助農民更好地做出投資和決策,應當讓農民通過更簡單的方式獲取天氣和氣候變化的信息。
第六,政府在科技方面的投資應當轉向提高農業尤其是小農戶的生產力方面,加強他們對氣候變化和氣候突變的適應能力。特別是要加強對特定地區抗旱作物和節水技術的投資,促進水源保護相關技術的發展。同樣重要的還有,對增強環境變化適應性以及減災措施方面的投資,這些都能夠最大限度開發農業的潛力。
英文原文請見:
http://www.tsdianying02.cn/opinion/2011-06/08/content_12654948.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是華盛頓特區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長 樊勝根 編譯 劉江波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