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獅電影發行公司總裁蔣燕鳴試圖將中國電影打入北美主流院線。
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6月3日報道:中國每年只進口20部外國影片,其中大部分是美國片。而能進入北美影院的中國片則更少,并且大致只有兩類:古裝大片如《英雄》、《赤壁》等,以及像《霸王別姬》這樣的藝術片。其中,能進入美國主流院線的則是少之又少。
一位資深中國制片人試圖改變這一現狀。他著眼于一個曾被忽視的市場—北美華人。
2010年9月,蔣燕鳴在洛杉磯成立了華獅電影發行公司,迄今已在北美發行了6部中國影片。該公司是蔣燕鳴和新西蘭Incubate公司老總Milt Barlow合資成立的。他們二人在電影行業都有超過20年的豐富經驗。蔣燕鳴是《集結號》的執行制片人和《唐山大地震》的特效總監,還是視點特藝數字技術有限公司的老總,該公司為多部大片制作過特效場面。
目前,華獅已經和擁有6000塊銀幕的美國第二大院線公司AMC達成協議,為其獨家提供中國電影。
據美國人口調查局統計,截止2009年底美國有380多萬華人;加拿大統計局2006年的數據表明當地有130多萬華人。他們是華獅最重要的觀眾。這個數字聽起來并不驚人,但AMC和印度電影的成功合作讓蔣燕鳴看到市場的潛力。
他說:“印度影片可以給AMC帶來一年600多萬美金的放映收入。四年前剛開始放映時印度影片票房單部才幾千美金,現在可以做到180萬美元。這個市場要慢慢培育的,要讓大家知道每個月都有華語片子上映。我已經做好這一年半到兩年都賠錢的準備。”
而AMC的項目經理Robert J. Lenihan則在接受美國專業雜志《國際電影日志》(Film Journal International)采訪時表示,與華獅合作是出于AMC實現娛樂產品多樣性的需要。
他說:“我們相信,如果持續為不同的人群提供產品,他們也會更支持我們。我們希望成為社區的中心。”
華獅即將在北美發行《建黨偉業》。這部云集了100多位明星的影片將于6月17日,也就是該片中國首映后的第一個周五,在北美放映。
“我覺得北美的華人觀眾對這樣的卡司陣容會有興趣,而外國觀眾對中國共產黨了解不多,出于好奇,也會去看,”蔣燕鳴說。
雖然有行業內的豐富經驗,但蔣燕鳴也無法準確預測每一部影片的票房前景。其實華獅發行的第一部華語影片就很讓他失望。
2010年10月,公司成立僅一個月后,蔣燕鳴發行了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這部影片雖然在國內斬獲驚人的6億票房,在北美卻只收獲了61000美元。
“這部片子在票房上失敗了,”蔣燕鳴說,“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映時間晚了中國3個多月,許多人已經在網上下載了或者看過DVD了。”
從那之后蔣燕鳴力求每一部片子都和中國同步上映。迄今為止公司最大的成功是發行馮小剛的《非誠勿擾2》。這部影片在2010年12月24日中美同步上映,最終票房達到相當不錯的42萬美元。
蔣燕鳴目前計劃每年在包括紐約、舊金山、洛杉磯和多倫多在內的10幾個城市的20-50多家主流影院放映15—24部中國電影。
蔣燕鳴透露,越來越多的中國片商與他接洽,但尋找合適的影片并不容易。
“觀眾的口味很難判斷。我們認為娛樂性強的,明星多的影片會賣得好。
但是劉德華和鞏俐主演的《我知女人心》票房也很一般。我們仍然在研究和培育他們的觀影習慣。”
雖然目前美國和加拿大的本土觀眾對于華獅來說更像是一個額外的驚喜,蔣燕鳴也在努力爭取他們。
他認為最大的問題在于語言,因為北美觀眾很難接受中文配音和英文字幕的組合。也正因如此,臺詞少、動作多的功夫片仍然是他們最喜愛的中國電影類型。
但是蔣燕鳴不想太局限自己的選擇。
他表示:“我做的不僅是生意,更是在海外推廣中國電影文化。我希望能展現豐富多彩的電影類型,全面地展示中國的電影文化。”
華獅正計劃與北美的孔子學院合作,為孔子學院的學生提供打折電影票。
他說:“孔子學院的學生都是對中國文化有興趣的外國人,他們能夠很好地幫助推廣中國電影文化。”
另一種贏取外國觀眾的方法是合拍片。目前華獅正計劃兩部中美合拍片:一部是關于李小龍之后中國又一位空手道冠軍的成長勵志故事,另一部則是講1944年美軍的一個軍事觀察組到延安和共產黨一起抗日的故事。
他說:“我們將用大部分英文對白來拍攝,在國外放映時,這兩部影片會是全英文的,在中國則是用中文對白的,這樣都符合各國觀眾的觀影習慣。兩國的觀眾也容易對這些故事產生認同。”(中國日報記者 劉瑋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