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wǎng)消息:英文《中國日報》6月2日言論版文章:最近,匯豐銀行發(fā)布的一份調查報告做出了樂觀的預計:今年年內,人民幣將加入歐元、美元的行列,成為世界三大結算貨幣之一。人民幣似乎是在不知不覺中推進著其自身的國際化。而目前圍繞著人民幣還有兩個問題亟待解答:一、人民幣是否在不久的將來成為重要的國際貨幣?二、人民幣是否已做好準備,向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發(fā)起正式的挑戰(zhàn)呢?
一種國際貨幣的使用和持有,是超越其發(fā)行國國界的,它扮演的角色包括收支結算單位、匯兌的中間載體、本國公民和非本國公民財富的貯存形式。誠然,中國從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中能獲得多方面的潛在收益。
首先,中國企業(yè)所面臨的匯率風險將不復存在。中國金融機構融資效率的提升,將大大強化自身在全球金融市場上的競爭力。
其次,由于交易成本的降低,這將推動中國與鄰國貿(mào)易量的增長。中國持有美元資產(chǎn)的需求將會減弱,而中國也將為外匯儲備承擔更小的資本風險。
再次,人民幣成為世界主要外匯儲備幣種,將給中國調整國內、國外經(jīng)濟政策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間。
2009年以來,中國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舉動,反映出中國對于國際金融體制改革進展乏力、對于地區(qū)金融合作現(xiàn)狀的失望。中方?jīng)Q策者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自主設置議程的途徑之一,這樣中國不用過分受制于自己無法控制的外部條件。
到目前為止,中國在推動人民幣成為國際結算貨幣方面進展顯著,人民幣國債發(fā)行順利,與外國央行成功簽訂了一系列貨幣互換協(xié)議。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范圍內人民幣存款正以幾何倍數(shù)增長。
盡管成績顯著,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仍然會出現(xiàn)問題。比如說,目前已出臺了多項刺激措施鼓勵企業(yè)間使用人民幣進行交割結算。但是,由于人民幣的升值預期,進口中國產(chǎn)品的外國進口商不愿意使用人民幣進行交易結算,而出口商則樂于使用人民幣結算。到頭來,即便人民幣成為結算貨幣能夠減少外匯儲備積累的量,中國的外匯儲備仍然是愈來愈多。
其實到目前為止,人民幣的國際化呈現(xiàn)出明顯的不勻稱態(tài)勢;它不僅是中國進口商品的結算貨幣,也是出口商品的結算貨幣。人民幣債券需求很強勁,而債券面向非本國居民的發(fā)行工作卻缺乏強有力的鼓勵支持。此外,盡管國外放貸方樂于擴大人民幣貸款業(yè)務,外國借款方卻不樂意用人民幣。考慮到人民幣升值預期,人民幣的國際化不可避免會導致嚴重的貨幣錯位,并有可能給中國的利益帶來損害。
但是,人民幣國際化對于中國的資本管控來說,則是一個更為根本性的問題。盡管一種貨幣的國際化不能等同于貨幣資本賬戶開放的解禁,但貨幣國際化的程度是取決于貨幣資本賬戶開放的。香港地區(qū)人民幣存款數(shù)額的井噴就說明了問題。
當一種貨幣經(jīng)歷了長時間的單邊升值,瞄準利率操縱套利的投機資本注定會抓住一切有利的機會。熱錢會增大貨幣升值的壓力,增大宏觀調控的復雜程度。這場博弈下來,投機者的獲利會給目標國利益帶來巨大損失,中國正是如此。
對于熱錢的擔憂,是中國拒絕放棄“人民幣緊盯美元”政策的主因,這一情況直到2005年7月才有所改變。中國決定讓人民幣從此逐步升值,也依靠著資本管控來防止境外熱錢涌入。管控措施雖然有漏洞,但起碼到目前為止是能派上用場的,中國正因為如此能在數(shù)年間有效維持著宏觀經(jīng)濟的穩(wěn)定。
中國資本管控工作的核心目標,是防止非大陸居民持有與貿(mào)易投資、長期現(xiàn)金流無關的境內人民幣資產(chǎn)。但是人民幣國際化又鼓勵非大陸居民增持人民幣以及人民幣資產(chǎn)。結果,香港地區(qū)居民的人民幣儲蓄總額達到3700億人民幣(約合570億美元),而這一數(shù)字到今年年底將突破1萬億人民幣。
你也許會納悶:“熱錢”和“非本國居民持有的人民幣”究竟有什么區(qū)別呢?答案取決于非本國居民持有這些存款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人民幣的投資魅力,來源于中國經(jīng)濟強健的基礎以及中國對于經(jīng)濟形勢的堅定信心。如果境外人士持有人民幣是為了坐看人民幣升值,那么人民幣國際化的成果可能會一夜之間化為烏有,還會給貨幣調控帶來一系列棘手的問題。
所幸,中國的貨幣管理部門已經(jīng)充分注意到“熱錢”和“合理持有的人民幣資產(chǎn)”之間的微妙差別。這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度和腳步,會比國外投資者所預期的更加有序、有度、有計劃。
雖然人民幣的國際化是必須的、不可避免的,但它也應當按照市場規(guī)則進行,穩(wěn)妥推進。把握住一系列政策調整的主動權是至關重要的。人民幣在走向國際貨幣的道路注定不會平坦。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tsdianying02.cn/bizchina/2011-06/02/content_12629870.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是中國世界經(jīng)濟學會會長 余永定 編譯 張隕璧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