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從1981年開始,夏威夷大學在埃爾伯特·帕文基金會支持下,《中國記者特別新聞培訓項目》執行至今已經有30年了,先后培訓了250多人。
今年又正值中國日報成立30周年,同時也是該項目接受第一批赴夏威夷學習的記者(其中有6人來自中國日報)30周年紀念。
作為當年第一批赴夏威夷的記者之一,也為了紀念這2個30周年,上周我專程赴洛杉磯訪問了基金會創始人帕文先生的夫人菲麗斯·帕文。
菲麗斯·帕文夫人翻開一本老相冊,拿出一張黑白照片問我:看看你還認識這些年輕人嗎?
照片上10個年輕的中國留學生分成兩排,個個笑逐顏開。看著這張照片,她回憶起慈善家埃爾伯特·帕文先生30年前與夏威夷大學新聞系主任約翰·魯特如何在夏威夷大學開創了以他名字命名、以年輕中國記者為學員的特別新聞培訓項目。
據這個項目現任主任杰羅德·加藤計算,30年來,夏威夷新聞培訓項目已經培訓了250多名中國新聞工作者。他們當中的不少人已經成為主要新聞單位的領導。中國日報總編輯朱靈是第一批10名學生的隊長;而新華社副社長兼常務副總編輯周樹春是該項目的第七批學生。
在這30年,帕文夫人通過這些學生,通過她對中國的6次訪問,見證了中國的巨大變化。
“當年魯特教授肯定就這個與中國學生有關的培訓項目給不少基金會寫了信,”帕文夫人說。
加藤說,魯特教授在信中寫道:“這個項目會起到一個重要、開拓性的作用,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工作者中培養出新一代的領導。”
帕文夫人滿懷深情撫摸著帕文先生的銅像說:“艾爾(埃爾伯特的昵稱)給我看了這封信,問我:你意如何?”
帕文夫人從小就對中國感興趣,特別喜歡中國刺繡。她說:“那時,尼克松已經訪華。中國已經對我們開放,我們也對中國開放。沒有比新聞更好的渠道來了解一個巨大的鄰居。新聞媒體影響著每一個人。”帕文基金會的董事們首肯了帕文先生的建議。很快,第一批學生于1981年8月抵達檀香山,開始了為期9個月的學習。
對于學生們來說,一切都是嶄新的。中國日報派送的6名年輕記者是文革后第一批考入大學的77級學生。他們還沒有畢業,就被1981年6月1日剛剛創刊的中國日報通過筆試和面試,招入中國日報。他們僅僅在報社工作了一個月,就起程飛往檀香山。他們中間僅有個別同學了解美國的新聞界,熟悉把尼克松拉下總統寶座的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而其他一些同學在上學時一直想著畢業后進入外交部,當外交官,沒想過當記者,對這行業了解很有限。
帕文夫人認為,第一批學生與帕文先生和魯特教授開始了一個“宏大的運動”,但是,多數學生沒有預見到這個培訓項目如何改變了他們的事業軌跡。第一批學生中的景軍后來獲得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學位,現在是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長江學者。還有的學生在中國或美國成為跨國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
30年間,中美關系波瀾不斷。學生當中也有人留在了美國。我問帕文夫人:你們對這個項目有過疑問嗎?
“沒有,”她說。“我們一直認為這個項目非常值得。中國新聞機構有同樣的想法。他們不斷派送新的學生,而候選人眾多。”
這個項目的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帕文夫人認為,最大的收獲是所有的參與人都見證了巨大的變化。
那本老的相冊里面有不少帕文夫婦在1984年第一次訪華期間拍的照片。那年,他們在中國旅行了三周,訪問了上海,北京,西安和桂林。
那時,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穿著藍色或其它暗色的毛式制服。他們游完長城,在小餐館吃飯。那時,有可口可樂喝都很新鮮。在故宮,一位穿著藍色中山裝的老者看到帕文先生在過門檻,他馬上去扶帕文先生。在交談中,帕文夫婦了解到,那位老者是個知識分子,早年間在美國中西部留學。“他說著一口標準的英文。”帕文夫人回憶道。
在西安,在秦俑館,他們還能下到坑里去,零距離地仔細觀看不同大小、不同樣子的兵馬俑。帕文夫人小時候一直認為桂林山水是藝術家的想象。到了桂林她才看到了真正甲天下的山水。
后來帕文先生患病,行走不便,夫人一直陪伴著他。直到1994年帕文先生過世后,夫人才又登上訪問中國的征程。一下飛機,她見到的導游就給她一個驚喜。“導游上穿著紅色的T恤,下穿短裙。我簡直不能相信自己。”
“一切都變了,變新了,一部分老城沒有了,到處是塔吊。”
自那時起,帕文夫人又四次來華訪問。2010年12月,她在北京,在學生環繞下,慶祝了她73歲生日。
“如今,在北京旅游沒有車根本不行。但是一坐在車里,你就等吧。交通太復雜,特別是人們開車的歷史還太短,不少人根本不執行交規。他們不知道如何提前準備,而是從左邊這條線直接向右穿過三條線出口,攔住了所有的車輛。”
30年中,一批一批的學生的變化也很大。第一批學生當年生活費很少。而近年來,學生自己有錢,能夠到紐約、華盛頓以及其它地方旅行。有一個學生還把夫人帶到夏威夷,她手工做了一個藍珠子錢包,送給了帕文夫人。學生還開課教授華裔孩子中文。
多年來,在學生回國前,她都要在位于洛杉磯貝弗利山莊的家中招待他們。“曾經一個在我家做事的工人特別喜歡學生們來。他開車帶著他們穿過貝弗利山莊,到好萊塢、到迪斯尼去玩。他特別喜歡向學生們顯擺洛杉磯。”
今年五月結業的第30批學生剛剛訪問了帕文夫人。帕文夫人說:“這些學生真有語言天分。”一句話,學生的質量和受教育背景都變化了,培訓項目的內容也提高了很多。不變的是學生們一如既往對有機會到夏威夷學習非常珍惜。“他們的根都一樣。”
她說,當地的華人華僑一直在照顧這些學生。
還有不變的是多年來帕文夫人對培訓項目的關注和支持,加藤說,“所有見過她的人都知道,她把每一個學生都放在心上。”
加藤強調, 特別應該指出的是,所有學生在參與新聞培訓和學術科目外,還有機會與夏威夷多民族社區和在東西方中心來自全世界的學生交流。通過這些交流,學生們有機會增強對西方和世界的了解,幫助他們更好地向中國和全世界報道重要新聞。
埃爾伯特·帕文基金會1960年成立以后,贊助了幾項大的國際教育交流項目。在創立夏威夷新聞培訓項目后,帕文先生還向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捐款100萬美元,作為種子基金,建立了一個生化樓。在那里,生化學院院長保羅·波爾于1997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聽到這個消息后,好像我自己也得了諾貝爾獎,”帕文夫人說。“就是這些小小的禮物,給世界送去了喜悅的浪花。”(中國日報駐美國首席記者 黎星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