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5月31日報道:盡管中國可能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從金融市場的角度來看,中國經濟會以令人眼花繚亂的速度改變方向。
幾周前,許多評論員似乎都認為中國人民銀行對經濟過熱的跡象反映過緩。然而現在,看到一連串比預期弱的數據后,他們擔憂經濟增長的速度已經在急速下滑。
當然,自今年伊始出現了轉機。政府的一攬子刺激政策給工業帶來的推動作用已經平緩了。同樣,由于去年年底取消了鼓勵消費者的一些政策,家庭開支上升的勢頭開始出現緩解。從其中備受關注的一項措施來看,目前家庭開支的增長速度是近七年來最低的。
然而我們還需要一些觀點來證實。事實證明經濟活動在逐步放緩,而非大幅下落。如果此態勢還會像現在那樣持續下去,中國經濟在今后兩年仍將增長百分之八至九。這或許會使有些人失望,但也不會是一場災難。
悲觀的人指出兩種由良性放緩轉變成硬著陸的潛在的風險因素。首先是“電荒”近幾周(在全國范圍內)迅速蔓延。這一現象使得電力行業的一些人預測將是自2004年以來出現的最為嚴峻的“電荒”。
但如今與04年相比,“電荒”現象存在著重大差異。七年前,中國只是簡簡單單地缺乏發電量。發電站的缺乏是一個不可逾越的短期束縛。然而,自2004年起就大量增設發電站的數量,如今的電力行業具備了充足的電力儲備量。
如今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高價煤和封頂的電稅使發電企業無法產生利潤,導致電企不愿虧本經營而削減電力供應。結果,如果“電荒”影響到宏觀經濟的變數,政府會采取多種選擇(措施)。政府會給發電企業一些補貼以彌補他們的虧損。還會采取提高電稅的措施。如今,由于通貨膨脹的原因,第二種可能不適宜作為可選措施。或許這種現象不會長期存在。但看上去,通貨膨脹很有可能在今年的下半年有所緩解。
在任何情況下,最近幾年里或多或少出現過“電荒”問題,但并沒有造成大面積斷電。許多企業都能使用自己的柴油發電機組發電以保持正常運行。早在2004年,中國經濟在電力缺口情況下,能順利進行并設法將我國GDP數值達到雙位數的增長。
第二個擔憂在于房產業可能萎縮。一批新落成的房產業將于隨后幾個月進入市場,這可能會抑制開發商對新項目開發的胃口,尤其是去年為減緩價格上漲而實施的政策仍然在其作用。
在建筑領域尚未出現任何放緩的跡象,或許因為政府增加保障住房供應的努力抵消了在高端市場方面的放緩。一般而言,雖然不是周期性放緩,房產業暴跌的風險因為房價膨脹減少到個位數增長,而平均工資卻以兩位數增長而消失。
總之,擔心中國經濟面對即將來臨的硬著陸幾乎是完全錯誤的。然而,近來的放緩闡明中國經濟的幾個重要而又令人擔憂的趨勢。最為彰顯的是,中國經濟及其對資源的需求不應被視為會永遠按照過去幾年的增長率繼續增長。
小幅漲價是中國在今后幾年里仍面臨的挑戰。雖然這些挑戰不會引起突然的硬著陸,卻會導致一個長期令人失望的增長。例如,消費者在過去幾個月里支出疲軟證明經濟繼續依賴于投資。
事實上,中國在短期內能夠避免劇烈下滑的最后一個因素是,因為通貨膨脹可能會即將開始,如需要的話,在今年下半年,政府將有空間放寬政策。此種措施很有可能會以更有力的銀行貸款形式出現,進一步彰顯投資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為取得越來越多的國民收入份額而投資所產生的風險正在日益加大。企業投資是為了能在國內外出售得更多。但從長期來看,當消費者需求的增長沒有產量增長快的時候,那么這些企業將會為生存而努力。該行業的產能將過大而銀行將面對一大堆企業無力償還的貸款。其中任何一種結果將阻礙經濟發展。
依賴于國外消費者不是一件現實的長久之計。這就是為什么政府不久前至少原則上同意要鼓勵中國消費者增加開支的原因。重新平衡曾是中央政策的目標,也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綱要重要主題。
而政府看來正努力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家庭整體支出占總支出的份額10年內一直在下降,就在擬草“十二五”規劃綱要期間,還在繼續呈下降趨勢。如果中國在做出重新平衡的政策方面沒有馬上采取措施,那么隨之而來的今后幾年的經濟增長較之預期將會大大放緩的風險也將增大。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tsdianying02.cn/cndy/2011-05/31/content_12608966.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是資本經濟的資深中國經濟學家,是設在倫敦的獨立宏觀經濟研究顧問 Mark Williams 編譯 呂捷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