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5月17日言論版文章:三年前,四川發生的大地震使汶川淪為廢墟。成都市也受災嚴重,其下屬幾個縣級市包括都江堰、彭州、崇州都出現了房屋損毀嚴重、人員死傷的情況。官方數據顯示,成都市僅直接經濟損失就高達1277億元(約合196.5億美元)。
在過去的三年中,成都動員了所有力量投入災后重建工作,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到2010年年底,3147個災后重建項目中有2866個已經完成,占91%,總投資額度達到823.5億元人民幣。
震后大多數受損房屋已經得到重建或修復,受災地區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也有了極大的改善,在一些方面甚至超過了震前的水平。種種現象表明,災區的人民與這座城市一道從災難中走了出來,那場悲劇也在逐漸成為塵封的往事。
成都的成功經驗有幾點值得學習,首先第一條毋庸置疑的就是救助體系的規范。來自祖國各地的好心人在震后不斷涌向成都,向災區人民提供急需的幫助,在這一過程中,官方和民間的稱職協調人員扮演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此外,上海、福建、重慶、內蒙古自治區等若干省市提供了專項資金,完成了震后很多援建項目。
到2010年年底,上述幾個省市已經在相關受災市縣完成了378個重建項目,復建了小學、鄉鎮醫療所、自來水廠等基礎設施,向受災地區居民提供了醫療、教育、通信等方面的服務。
由于各方不懈的努力,這些地區的社會生活基礎設施基本上已經得到恢復,甚至比震前水平更高。地震中有3312公里路面和135座橋損毀,而成都市已經重新規劃設計并重建了道路交通主干,構建了一張新的道路交通網。連接成都和周邊城市的城際鐵路也在施工過程中。
第二點可取之處,在于他們對住房問題的重視。三年前的那場大地震直接導致成都283700座房屋損毀。數萬名居民一夜之間無家可歸。
安置點建設作為當時最緊迫的問題之一,地方政府特別重視。到2010年年底,整個城市已經重建和修復了50多萬套公寓,其中有451633套位于農村地區,141512套位于城市地區。今天大多數的災民已經獲得屬于自己的住房,開始了新的生活。
在重建過程中,當地居民在房屋重建過程中還充分享有選擇權。2008年6月和8月,當地政府兩次組織專家勘察災區,為重建制定了具體方案。根據計劃,災區居民可以選擇重建已損毀的房屋、另建單獨風格的房屋、入住政府統一風格修建的房屋或遷往其他地區。這不僅提高了重建的效率,也給受災居民以充分的選擇空間。
最后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卓有成效的心理輔導。成都在震后立即啟動了好幾項心理輔導項目,并迅速將覆蓋面擴大到整個整個地區,向需要幫助的人們提供第一手的援助。
在重建期間,成都市進一步完善了心理輔導項目,將之常態化、機制化,構建起一套完整的心理服務體系。當地醫院和診所新引進了一批工作人員以填補相關業務方面的空缺。今天,整個成都市已經擁有628個心理服務站,擁有666名心理輔導人員。
5月11日,聯合國在2011年全球減災論壇上將榮譽授予成都等八座城市,以表彰它們杰出的重建工作。成都的做法已獲得國際上的承認,我們也希望這座城市能夠在重建路上走得更好,進一步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tsdianying02.cn/opinion/2011-05/17/content_12521922.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編譯 張隕璧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