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5月13日報道:美國的主流媒體一有機會就炒作中國的人權問題,所以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期間美國媒體再次發問中國的人權就不足為奇了。為期兩天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于周二結束。
盡管該對話的雙方主席都稱贊討論取得了豐碩成果,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周二舉行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也如此評論,但是大多數成果媒體可能不會公布。
然而,與會官員還是被追問人權問題的討論情況,有個記者還以中東動亂為例進行發問。長期以來,西方媒體以客觀、無黨派自居,但這些提問使得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提醒他們應警惕有些人拿人權問題做政治文章。
崔天凱說,沒有偏見的人都愿意承認中國在改善人權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的”進步。
偏見扭曲了人們的思維,使得他們不能客觀地看待其他國家的事物。偏見源于無知。
上世紀70年代,中國一些沒見過世面的人去西方國家訪問時,他們以有色眼鏡審視當地人的生活。
據說,某一早上,在逛一個購物中心只看到很少顧客后,帶隊的老革命評論道,看看,資本主義多殘酷,人們都逛不起百貨商店。
現在,為了適應國內消費者的逐漸高漲的消費欲望,類似的購物中心和百貨商店在中國的主要城市遍地開花,中國人再也不會有這種扭曲的看法了。
同樣,西方有些人對中國也了解不夠。一些西方人誤解中國政府依靠大眾尤其是退休人員幫助維持社會秩序,指責中國是“警察國家”,他們不知道這些老人是自愿參加的,因為他們在保護自己的家園,防止可能的混亂。
任何經歷過“文化大革命”(1966-1976)的人都不想重回那樣的生活,盡管文革還曾被稱為“大民主”的時代。
我們中國人從來不說我們的政治和社會體制是完美無瑕的。事實上,確保人民更民主地參與政治決策是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很多農村城鎮都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以保證農民自主決定自己的事務。
正如美國人權發展過程也經歷過很多艱難困苦一樣,中國要達到自己的目標也要經歷漫長、艱難的政治和法律程序。美國人對他們的民主自由史深感自豪,但是我在參觀辛辛提那市的美國地鐵自由博物館時,該博物館的導游強調大多數美國早期的革命者在草擬確保“人人生而平等”的《獨立宣言》時,自己卻還在蓄奴。
我參觀芝加哥歷史博物館時了解到,在1887年,有四人因為1886年5月4日的秣市慘案在芝加哥被處死,盡管沒有證據表明這四人參與了發生在該市場的爆炸。
美國婦女贏得與男性平等的選舉權用了144年。掃除所有障礙,確保非裔美國人享受與白人平等的公民權利用了188年。
大約在25年前,在乘坐從北卡羅林到紐約的長途車上,我被白人司機怒視一個文靜的非裔年輕人的眼神震驚了。
現在,當我走在華盛頓、紐約的街上時,我發現非裔美國人比我記憶中25年前的首次美國之旅時看到的更自信、更自豪了。
但是,在紀念自由乘客運動(黑人爭取消除種族隔離的運動)50周年的時候,當年的一些參加者認為有必要解決仍然存在的種族歧視問題,以確保非裔美國人擁有完整的公民權利。
所以,我們應該停止相互指責,致力于促進雙方社會改善的合作。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tsdianying02.cn/opinion/2011-05/13/content_12502234.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是中國日報總編助理 黎星 編譯 張斯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