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5月6日蘇丹南部朱巴報道:中國駐朱巴總領事李志國大使(注:李為大使級)近日在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表示中國今年將邀請上百名蘇丹南部的官員和技術人員赴華接受培訓。
今年1月9日,蘇丹南部近四百萬選民在國際社會的關注下,通過一人一票的方式決定該區域是否脫離蘇丹。結果約99%的選民選擇獨立,蘇丹南部也將于今年7月9日建國。
然而,對于經歷了50多年戰火的蘇丹南部來說,百廢待興,建國意味著新挑戰的開始。
“建國后,國際社會會給南方社會方方面面的支持和援助,包括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到目前為止,建國籌備進程比較順利,”李志國大使說。
李志國總領事還將中國同蘇丹南方的關系形容為“內容廣泛的友好合作”關系。
中國和蘇丹南方的關系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初期,那個時候中國便向蘇丹南部地區派遣過醫療隊。
2005年南北方簽署《全面和平協議》后,蘇丹南方“蘇丹人民解放運動”(現在的蘇丹南部執政黨)主席薩爾瓦·基爾(Salva Kiir)應中聯部邀請赴中國訪問。
基爾于2007年再次訪問了中國,并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會面,以鞏固雙方的政治互信。
2008年9月1日,中國駐朱巴總領館在蘇南方首府朱巴開館辦公,雙方關系發展步入新階段。雙方官員互訪不斷,經貿合作和人員交流也穩步增長。
中國在今年蘇丹南方公投結果后很快承認了公投結果,意味著中國將在該地區建國后給予正式的外交承認。李志國大使稱建國后,中南雙方將“按照正常國家關系原則,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發展友好合作”,且“合作的領域將比較廣泛”。
李志國大使說:“蘇丹南方認為中國改革開放這30多年取得的發展經驗和技術水平都適合南方。南方愿在經濟、社會發展等領域從中國的經驗受益,并希望得到中國的幫助。”
目前蘇丹南方主要的經濟來源靠石油,其98%的政府收入均來自石油。蘇丹是非洲撒哈拉地區第三大產油國,日均產油約50萬桶。
南方獨立后,蘇丹百分之七八十的油田都將在南方境內。而由于蘇丹南方地處非洲內陸,因此石油加工和出口還得靠蘇丹北方的輸油管道、煉油廠和蘇丹東北部的蘇丹港。因此,蘇丹南北雙方和平共處、開展互利合作不僅是國際社會的期待,也是南北雙方的共同需要。
除石油外,蘇南方主要經濟發展動力均靠外援和外資。包括中、美、日在內的很多國家均為南方提供了大量的經濟援助。中國對南方的援助主要用于建立學校、基礎設施、醫院、打井等。截至目前,中國向南方已捐助了3批抗瘧藥品,1座板房小學,并將在南方建設一所醫療設備齊全的醫院。中石油向當地朱巴大學捐贈了一所醫院和一座電教中心,中國公司也已在南方打出一千多口水井,解決了成千上萬人的飲水困難。總領館建立以來,積極支持南方文體事業發展,向其提供了5個雜技培訓名額,兩次邀請中國文藝團體來當地進行文藝演出,并捐贈了一定數量的樂器、足球、籃球等體育用品。
根據聯合國統計,大約只有百分之五的蘇丹南方官員擁有大學本科及以上的學歷。李志國大使稱,國際社會比較關注南方的能力建設。行政、管理、和技術方面的能力建設,比如說海關、政府的管理水平,經濟發展規劃等。
作為中南合作的一部分,李志國大使表示中方去年為南方培訓了40多名官員和技術人員,今年計劃邀請大約100名南方人員到中國接受培訓,而“這個工作現在正在做”。此外,中方還將繼續向蘇南方提供赴華留學獎學金名額。
“我們將根據南方的特殊需要,開一些專門的培訓班。比如說,南方有意愿讓我們給他們培訓外交人員。去年我們給南方培訓了一批外交官,得到他們的歡迎,今年將再培訓40名外交官。”李志國大使說。
目前大約有1700至1800中國人在蘇南方工作、經營,主要是在蘇南方北部地區油田作業的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
大約有兩百多中國人在首都朱巴一帶,主要從事餐飲、旅館、和建筑業等。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tsdianying02.cn/cndy/2011-05/06/content_12454871.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張海洲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