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4月27日評論版頭條文章:澳大利亞總理茱莉亞· 吉拉德(Julia Gillard)上任后首次出訪中國,這也是澳大利亞工黨政府調整后澳中關系中的最重要事件。2010年6月24日,澳大利亞政府副總理吉拉德取代當時的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成為澳大利亞新一屆總理。在隨后舉行的大選中,以兩票之差險勝反對黨,吉拉德政府艱難地保住了工黨執政的地位。
吉拉德政府執政后,在保持政府地位穩定的前提下,還是對澳大利亞的外交進行了調整。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除了參與重要的多邊首腦會議之外,吉拉德首先正式出訪了美國。此行訪問日本、韓國和中國是吉拉德第二次重要的外交出訪。上述外交安排表明吉拉德政府在戰略上倚重美國,與美國的軍事同盟保證國家安全;同時,更加強調東亞地區的整體作用。因為東亞已經是澳大利亞對外經濟的重心。2010年1-12月,澳出口中對東亞地區的出口高達67.3%;進口中東亞地區占52.4%。 在東亞國家(地區)中,日本一直是澳大利亞人最重要的伙伴。但是近年來,中國與澳大利亞的經貿關系上升最快,已經取代日本,成為澳大利亞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并形成穩定的結構性合作關系。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密切的經濟關系保證澳大利亞的發展。
吉拉德訪問中國和東亞地區是在以下背景下成行的:
東亞地區合作進入重要階段,澳大利亞建議的“亞太共同體”、中、日、韓合作、雙邊自由貿易區、東亞峰會擴大、TPP等五花八門。但是未來的地區合作對澳大利亞來說是利益攸關,需要與中國的協調;中國澳大利亞同為多個地區多邊合作的成員,對地區和雙邊關系都有共同利益,也需要高層交往。例如,東亞峰會、亞太經濟合作會議、20國集團等。
中國國內經濟發展戰略進行調整,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和諧和可持續的均衡發展,也直接影響著澳大利亞國內的產業關系和經濟發展;
中國澳大利亞的雙邊關系經過2009年的波折之后,雖然逐漸得到了恢復,但是吉拉德政府還沒有全面和綜合地就中澳雙邊關系與中方進行過專門磋商,面對未來形成新的共識;
應對當前所面臨的全球性經濟危機的需要,在雙邊和地區層面,需要雙方的合作。此外,高層交往的常態化本來就是中澳關系不斷深化的特點之一。重大問題可以及時進行溝通、協調和解決。
面對新的世界和地區發展變化,中國與澳大利亞傳統的經濟結構互補關系和貿易投資擴張還不能簡單的代替雙邊全面關系的發展。因此,拓寬合作領域和增加合作內容是今后中澳雙邊關系發展的方向。從中國目前經濟發展和產業調整,更關注以下的合作:
首先,在社會和人文方面的交流應該加強。例如,文化、教育、科學技術、醫療等方面都有合作的潛力。這些合作不僅有助雙邊關系的發展,還可以增進雙方的了解和理解,提高雙邊關系的穩定性。
其次,在一些雙方有優勢領域和產業進行重點和深入合作。例如,農業、乳業、畜牧業、林業,以及食品加工和食品安全等方面。
再次,在地區范圍內的金融、貨幣、財政以及危機治理方面,中國與澳大利亞有更多的共同利益和挑戰,新形勢下雙方進行合作可以提高效率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最后,在地區穩定和安全問題上的合作。中澳同屬亞太地區,雖然意識形態不同,但對地區的穩定和繁榮是共同需要的。地區安全的范圍、內容、領域等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雙方的互信和地區安全與合作的構建是中澳的努力的方向。包括后危機時期,地區經濟發展與合作的調整與整合,保障經濟安全。
此外,中國和澳大利亞雙邊的一些問題在這次吉拉德訪問者也可能被觸及到:
1)政治問題。雙方還可能就一些政治問題進行討論。中國和澳大利亞在政治制度、價值觀、民主人權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澳大利亞一直希望利用自身靠近和亞洲和了解亞洲的地緣優勢,在東西方之間發揮橋梁作用。澳大利亞還努力在堅持西方價值觀的前提下,根據東亞國家的特點,在上述有關政治問題上與東亞國家進行交流和探討。但是,雙方在上述問題上的理解和價值判斷差距較大,很難短期內達成共識。
2)投資問題。對外投資時中國未來對外經濟發展的趨勢。目前,中國的對外投資總量相對不大,可在澳大利亞的中國投資相對集中。因為澳大利亞的能源和資源對中國發展意義重大,因此中國希望建立穩定對外經濟關系,在澳大利亞中國企業投資一些大型項目。然而,由于澳大利亞能源和資源開采是敏感的產業,以及對中國的不夠理解,澳大利亞心態矛盾。一方面澳大利亞希望資源和能源能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另一方面,除了資源開發要面對環境、污染問題的等社會政治壓力,也有對中國“控制”澳大利亞經濟命脈的擔心。
2008年,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在為期17天世界之旅中訪問了中國而未訪問日本。 這表現出當時的澳大利亞政府在亞洲的焦點從日本轉向中國。相較之下,這次吉拉德訪問中國之前,先訪問日本,這意味著吉拉德更加重視日本,從而再次重新調整亞洲的外交政策。
吉拉德作為弱勢政府,她不得不在激烈的政黨競爭中采取強硬態度來贏得支持。然而,就在訪華前,她在韓國首爾出席了澳新軍團日晨祈儀式,同時還表示,人們不應該忘記在朝鮮戰爭中犧牲的澳大利亞士兵。在訪華前夕發表這種言論實在不合時宜,很不妥當。
所以,吉拉德政府作為弱勢政府,由于國內政治和利益協調的牽制,澳大利亞的整個外交戰略不會有根本性的調整。中澳政策仍在持續發展,盡管不會有大的改變,但吉拉德政府的外交政策會朝著傳統務實的方向回調。
英文原文請見:
http://www.tsdianying02.cn/opinion/2011-04/27/content_12401910.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 韓鋒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