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4月27日報道:這是一個周六的早晨,吳孟超主刀為一位病人切除了一個重達5斤的肝臟腫瘤。已經89歲高齡的吳孟超在那天早晨主刀了兩臺肝臟手術。
他是2005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也是醫學領域獲此殊榮的首位科學家。然而他卻把500萬元的獎金都捐獻出來以資助他的學生進一步拓展在肝臟外科領域的研究。
吳孟超說:“世界上每兩個肝癌病人中就有一個在中國,提高我國肝臟外科手術水平,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在他從醫的68年中,吳孟超穩健的雙手曾主刀了一萬四千多臺肝臟手術。從吳孟超的手術技藝中,很難發現歲月的痕跡,雖然這位戴著眼鏡的老人早已頭發花白。
“我對這臺手術很有信心。”走近手術室時他這樣說道。
身高僅一米六二的吳孟超在手術中不得不站在一個小凳子上。事實上,當年他報考醫學院外科專業的時候曾因為身高問題而受到過考官的質疑。
吳孟超出生于福建省,在馬來西亞度過少年時期。如今他不僅是一位知名的肝膽外科醫生,也是中科院院士。他創辦了位于上海的第二軍醫大學附屬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并擔任院長。
吳孟超為我國的肝臟外科建立了主要的理論基礎,并于60年代成功完成了我國第一臺肝臟腫瘤切除手術。
在他主刀的手術中,病人的五年存活率超過56%。他獨特的手術技巧被譽為“吳氏刀法”。
“吳老做手術的特點是又快又準。在他的手術中,你很少會看到多余的步驟。”他的學生、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肝外一科主任嚴以群說。
嚴以群解釋道,這樣的刀法不僅縮短了手術的時間,同時也幫助病人恢復得更快,存活得更久。
“我自己動手術的刀法大部分都出自‘吳氏刀法’。”他說。
2005年,吳孟超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之后,很多人勸他早點退休去享受生活。但是吳孟超卻說:“我不能那么早就退休。”
雖然年事已高,但是他仍然堅持做手術。2010年,他一共主刀了196臺肝臟手術,有時候甚至一天兩三臺,還接診了近600名門診病人。
他的同事和學生都說吳孟超對于手術的費用控制得很嚴格。比如,他在手術中很少用器械來縫合傷口,因為那些器械用一下就要收費五千元,他寧愿自己手縫。
“吳教授認為只要醫生在縫合傷口的時候仔細一點,就根本沒必要用器械了。他總是和我們說,醫生只要多花十分鐘就能幫病人節省那么多錢,何樂而不為呢?”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楊田醫生說道。
據楊田介紹,他們醫院里的一臺肝臟手術平均收費在兩萬元左右,這個數字常常讓病人都覺得驚訝,因為他們覺得那么大的手術怎么也得花十多萬。
每天吳孟超都會收到二十多封病人的來信,大多是感謝信和賀卡。雖然工作繁忙,但是他仍然堅持來信必復。
他的同事和病人都對他工作中的一個細節印象深刻。每次他查房幫病人檢查身體時,總是會先在口袋里捂熱自己的手再去摸病人的腹部。
吳孟超說:“我的病人多數都有肝炎,很多人會因此疏遠他們。但是作為一名醫生,我必須要尊重病人,愛病人。”
今年82歲的蔣聲和曾于1966年和1996年兩次接受吳孟超的肝臟手術,他說:“吳醫生不僅僅兩次把我從鬼門關拉回來,在手術之后還一直追蹤我的病情。”
手術之后,蔣聲和多次搬家,后來還從上海搬去了浙江金華,但是吳孟超想盡辦法聯系他,找到他之后還邀請他回醫院做免費體檢。
蔣老說:“我們已經是老朋友了。每年他還會寄賀年卡給我。”
在吳孟超夫人吳佩煜的眼中,他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老人,只是有點工作狂。
今年89歲、曾是婦產科教授的吳佩煜說:“很多人都好奇吳孟超有什么養生秘訣,但是說實話,他的生活真的是再簡單不過了。他的飲食很簡單很清淡,吃得也不多。”
吳孟超每天的早餐只是一杯牛奶和一個雞蛋,晚飯就是饅頭和粥。他甚至連午飯的時間都不固定,因為常常要從早上一直做手術到下午才結束。
“要說補品,大概就是每天吃三片人參了吧。”吳佩煜笑著說道。
吳孟超在醫院的工作時間是早上八點到晚上六點,可是吳佩煜說,他上班總是準時,回家卻老是遲到。
吳佩煜說:“要是其他醫院請他去會診,他跑得很快。但是如果我們一家人叫他一起出去玩,他反而情愿在家作研究寫文章。”
“他沒什么愛好,大概只喜歡做手術。”她補充道。
吳孟超說:“我真的很感謝我的夫人多年來的理解和支持,還把家里照顧得很好。因為她也是醫生,所以她很理解我,從來不會抱怨我在家里的時間太少。我感覺虧欠她很多。”
吳孟超的目標是在未來的五到十年里,把我國肝臟手術的五年存活率提高到80%,把肝癌發生率降低15%。
他說:“我當然覺得累,但是只要我還有精力,我就會一直工作下去。要幫助中國人擺脫肝癌,靠我一個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可以培養更多的繼承人,來進一步提高我國的肝臟外科水平。”(中國日報記者 楊易雋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