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4月19日報道:公安部消防局近日下發通知,明確將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納入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核、消防驗收和備案抽查的范圍。《通知》要求在新的標準發布前,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應采用燃燒性為A級的不燃材料,公安部消防局總工程師杜蘭萍介紹說。
“建筑易燃可燃外保溫材料已成為一類新的火災隱患,由此引起的火災事故高發、頻發,據不完全統計,從2007年至2010年底,全國共發生建筑外墻易燃可燃裝飾、保溫材料火災1300余起,造成70余人死亡,80余人受傷,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損失”,杜總工說。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火災高發的勢頭,隨著大量建筑外保溫系統工程開工建設和建成投入使用,無論從火災的數量、火災的規模及所造成的損失都呈現出更加嚴重化的趨勢。
資料顯示,目前全國已有40多億平方米新建建筑采取了外墻保溫措施,并且僅在北京1000多座高層建筑中,就有一半安裝了外墻保溫系統。我國建筑外保溫使用的主要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硬質聚氨酯泡沫塑料等有機材料,這些材料因保溫性能好、價格便宜、施工方便,而得到廣泛應用。
“但是,這些材料大多屬于易燃可燃材料,具有很高的火災危險性,不僅非常容易被引燃,燃燒后產生大量有毒氣體,而且燃燒速度極快,一旦在建筑物外圍被引燃發展蔓延異常迅速,很快就會形成大面積立體火災,火災撲救的難度非常大,這給國家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脅,”杜總工說。
據報道,2010年11月5日,上海市膠州路一座28層公寓樓在節能綜合改造工程施工過程中發生火災,造成58人死亡、71人受傷。起火原因是違規電焊作業過程中濺落的金屬熔融物,引燃下方的聚氨脂泡沫碎屑及腳手架起火成災。目前,8名涉案嫌疑人已被警方立案調查。
為了解決近期發生的幾起重特大火災事故中暴露的突出問題,從源頭上消除建筑外保溫系統的火災隱患,遏制此類火災事故高發的勢頭,近日公安部消防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明確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消防監督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要求全國各級公安消防部門加強對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消防監督管理,并將建筑外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納入審核和驗收內容,杜總工介紹說。
按照《通知》要求,從2010年3月15日起,消防部門將對處于不同階段的建設工程,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對已經審批同意的在建工程,如建筑外保溫采用易燃、可燃材料的,應提請政府組織有關主管部門督促建設單位拆除易燃、可燃保溫材料;對已經審批同意但尚未開工的建設工程,建筑外保溫采用易燃、可燃材料的,應督促建設單位更改設計、選用不燃材料,重新報審。
“對于已經建成投入使用的帶有外墻保溫系統的建筑,近期,公安消防部門擬會同有關部門聯合開展消防安全專項檢查,督促使用單位制定整改措施消除容易引發外保溫系統火災事故的隱患,同時采取比一般建筑更為嚴格的措施加強日常安全管理,如控制建筑周圍的火源、可燃物、嚴格限制在外保溫材料上實施動火作業、嚴禁在建筑附近燃放煙花爆竹,以及實行標識化管理等”,杜總工說。
“同時,我們還要從長遠角度出發,全面、深刻地吸取事故教訓,加強消防工作的基礎建設,不斷提高全社會防控火災的能力。比如,針對外保溫材料的防火安全問題我們將進一步修改完善相關的消防法規和技術標準,并積極推動相關行業研究開發新型防火保溫材料和技術,不斷提高建筑節能的消防安全水平”,杜補充說。
據杜介紹,目前我國專業消防人員的數量僅為16萬人,這個數量近相當于美國的二十分之一,俄羅斯的十分之一。在消防部隊的裝備配備方面,也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尤其是撲救高層建筑火災的舉高、供水等裝備與實際需要極不適應。
“隨著經濟社會和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消防工作承擔的任務越來越繁重,專業消防力量的不足和先進消防裝備、技術的缺乏使我們面臨巨大的挑戰,”她補充道,“我們要大力發展消防科學技術,加強消防裝備建設,強化針對高層建筑、地下空間和石油化工等火災撲救的專業訓練,不斷提高滅火救援技戰術水平和實戰能力。”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tsdianying02.cn/usa/china/2011-04/19/content_12350578.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張琰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