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3月11日紐約報道:中國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部分原因為美國貨幣供應的快速增長,但美國更應該關注的是自身的競爭力和貿易逆差,而不應該是中國的威脅,美國經濟學家本周三稱。
“美國之所以可以過度消費是因為中國人在消費更加謹慎,”美國太平洋資本有限公司總裁彼得·希夫在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舉辦的研討會上說道。
為了抑制通脹,人民幣在本周升值達到17年來最高,一月份消費品價格增加4.9%,二月份的數據將在本周五公布。
希夫稱美國印了太多的美元并把它們送到中國,所以中國的物價現在如此之高。他說人民幣被低估,美國是最大的受益者。
希夫認為中國并沒有操控市場?!暗拇_有操控者,但不一定就是中國,因為至少目前來看,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是美國,”他說道。
希夫稱美國在操控美元,而中國在試圖保持貨幣穩定。
他說:“我們其實正在享用免費的中國貨物,因為我們只需要不停地印制美元?!?/p>
他說如果沒有中國這個債權國,美國政府預算不可能實施,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也不可能這么低。盡管人民幣增值不能改變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也不會加大對華出口。
“我們之所以大量進口中國的產品是因為我們根本沒能力生產這么多,”希夫說道。
美國企業面臨的繁縟的監管和稅收才是它們失去競爭力的主要原因,而非過高的薪酬,因為同樣提供高薪的德國和日本依然對中國是貿易順差。
康奈爾大學貿易政策教授艾斯沃·普萊薩德對中國日報記者表示,有關中國的話題,例如人民幣評估和貿易不平衡貌似對美國非常重要,但美國經濟真正擔憂的應該是它的競爭力和貿易逆差。
“關于美國的財政赤字有很多的爭論,這是一個影響美國的嚴重問題,”他說。
最終美國將不得不減少在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政府預算,并且增加稅收,以此來緩解債務壓力,這將對美國的生產力產生嚴重的影響,普萊薩德說道。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tsdianying02.cn/cndy/2011-03/11/content_12152848.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美國版副主編 陳衛華 記者 藍瀾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