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2月16日見報專欄文章:欺客無良商家終將自欺
最近,北京一位女士在東方新天地里的一家手機商店花4800元購買了一部手機。之后她的丈夫卻發現,同樣的手機其他商家僅售440到600元。這位女士的丈夫認為該商店“涉嫌故意欺詐”,要求其退回多收的部分錢款。這位先生說,這家購物商店地理位置優越,商品售價高于其它賣家可以理解,但比正常價錢高出10倍實在令人難以接受,“高得太離譜。”
該購物商店拒絕了這位先生的要求。商店的經理解釋道:商品的售價由市場決定,商店的運營成本也應當被計算在內。他認為,他們的商品“明碼標價,因此價格高出其他商家并不違規”。
從理論上講,這位經理說的也沒錯。在一個正常運行的自由市場中,只要賣家不壟斷市場,不強迫顧客購買其商品,賣家便可以隨心所欲為商品定價。如果消費者認為某件商品價格過高,他們可以不買。商品滯留在貨架上,賣家自然會低價出售。這正是買賣雙方正常的交易方式,或者說是“市場規律”。
然而,現實生活中的情況遠比這要復雜得多。尤其在當下的中國,市場并未完全成熟,信用危機威脅著我們的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上述這個案例中,手機的定價顯然遠遠超出了正常范圍。盡管該家名為“FAB移動電話營業廳”的商店位于北京的中心城區,位于赫赫有名的東方廣場中,這也不足以讓其有理由對手機這種日常用品開出高出正常價位十倍以上的價格。東方廣場的購物中心里的眾多店鋪,雖然也裝飾得光鮮時髦,其目標顧客群依然是普通的游客和京城的工薪白領。這些商店里的標價雖然比京城其它地方可能要高些,但像上述那家“營業廳”的手機標價卻實高得有些罕見。
那么這家商店為什么敢于索要如此高價?難道他們不擔心這款并不算名牌的手機賣不出去嗎?據了解,這部手機的型號為KPT K999,是由深圳港利通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
很明顯,該商店并不擔心。中國的消費者中有許多人,尤其是女性顧客,往往對電子產品很生疏,他們不知道一部iPhone與一部中國南方一些電子工廠生產的花哨手機究竟有什么實質性的不同,但他們平常卻常常能聽到看到世界名牌手機的廣告,于是就以為凡是看起來很高檔的電子產品就是要幾千元一部。于是這些消費者就成為一些天價商品的銷售對象了。
因而,人們不禁要懷疑,這些商家確有故意欺騙消費者之嫌,至少他們是在誤導消費者。
在上述事件中,有關主管部門的官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排除了政府干預的可能,該商店可能免于被處罰。但這家商店的經理們卻最好不要暗中得意,因為,即便這一銷售手段能夠僥幸過關,但如果任由這種行為繼續下去,商店的信譽和名聲必將毀于一旦。由于這件事情廣泛被媒體曝光,聽說這則消息的人以后誰還會光顧這家商店呢?商店本身才是這次事件中真正的輸家。
而這家商店所在的購物中心也會深受其害。如果說該商店那拗口的店名不太容易讓人記住的話,東方廣場卻是太容易記住了。廣場購物中心的管理人員應當借此機會,反思他們對購物中心各家店鋪的管理。
所有坑騙消費者的行為,最終只會坑害了自己。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tsdianying02.cn/opinion/2011-02/16/content_12022449.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專欄作家 劉式南 編譯 趙欣瑩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