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月28日報道:金虎辭歲,玉兔迎春。本周四,世界各地的華人都將迎來中國傳統的農歷新年
以十二生肖為標志的中國傳統新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年度節日之一。不過,在很多家庭中,文化傳統正逐步被現代的生活習慣所取代。
不管是在東方還是西方,越來越多的人將年夜飯從家搬到了餐館里。更夸張的是,有些人甚至用超市買來的炸雞和豬肉干祭祀祖先。改變是不可避免的,正如來自曼谷的中國文化專家Viroj Tangvarnich所說,重要的是心意。
雖然中國的農歷新年——春節的慶祝方式在悄然蛻變,但這個節日依然每年觸動著所有華人的心弦。對他們來說,這也是一個表達感謝的時刻。
在此新年伊始之際,中國日報的記者們走訪了中國、澳大利亞、美國、新加坡、馬拉西亞、越南、英國、菲律賓、泰國和印度的華人家庭。在那里,聚會、盛宴、煙花和香火將成為人們迎接兔年的方式。
澳大利亞
爆竹聲響將為澳大利亞的華人們開啟持續三周的迎兔年慶祝活動。悉尼See Yup社區主席Albert Yen告訴我們,在當地,春節已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該社區創建于19世紀50年代,是當地最古老的華人組織。
“不管是移居到本地的中國人還是當地華裔,都認為春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他說,“我沒有計算過多少人會到悉尼的唐人街或者墨爾本的Little Bourke街來,但是這幾年參加慶祝活動的人的確越來越多。”
今年的悉尼慶祝活動會比去年更大更好,包括舞獅,煙花,賽龍舟等文化活動。在擁有全澳大利亞最大華人社區的城市墨爾本,一個由200人支起的大獅子將在街上游行。
“這些慶賀活動會讓華人記住我們的傳統,也提供了一個文化溝通的橋梁,”Yen說。
越南
在越南,春節的火熱程度在全球僅次于中國。年邁的Nguyen Thi Ty奶奶的回鄉征途恐怕是最有詩意的詮釋了這個節日的重要性。
這位70歲的寡居老人有10個孩子,現在她和其中一個孩子一起住在南方的Vung Tao。在越南,春節被稱為Tet,每到這個時候,老人就會由此跋涉1500公里,回到她的故鄉Nam Dinh省。這一路需要乘大巴,轉火車,再轉摩托車才能到達。
坐在越南的團結特快號列車上,老人告訴我們,“Tet是最重要的敬祖節日。”當時,她完成了整個40小時旅途的四分之三。
“我從來沒有在老家以外的地方過節,將來也不會。”她說。
越南的新年和中國的春節十分類似,但也有著一個至關重要的區別:在越南,這一年是貓年。這也是越南的十二生肖中唯一和中國不同的一個。
給孩子和老人“壓歲錢”也是當地傳統之一。最幸運的信封包的是奇數面額的紙幣,代表著長壽和繁榮。
英國
這里的新年會由京劇,中國傳統歌曲和舞蹈拉開帷幕。此外,精彩節目將分別于6日在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和7日在蘭心大戲院上演。屆時,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和閻維文將同40名來自Cultural China – Spring in One World 劇團的藝術英國的慶賀春節傳統始于1980年。2002年,第一次在特拉法加廣場舉行了新春演出。倫敦唐人街華人協會主席吳國強(音)說,每年在萊斯特廣場和唐人街舉辦的演出都會吸引30萬人。
一系列紀念著名劇作家曹禺的活動也會展開。2月10日,一場攝影展和電影將在文萊劇院首映。
馬來西亞
食物是新年很重要的一部分,不過由于現實原因,傳統的團圓飯在普通人家里越來越少見。
30歲的Freddy Lee是當地一位商業發展主任,他說,他會在飯店吃年夜飯,以最大限度利用時間彌補之前缺席的家庭生活。每年春節他都會從祖國新加坡回到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
“我父母上了年紀,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他們聊天,而不是只忙于準備飯菜,”Lee說。“節日的傳統越來越淡,也越來越商業化了。真正的意義是可以借此和我們所愛的人團聚。”
不過,他承認自己懷念小時候家里豐盛的年夜飯。“也許等我有了小家庭,會回到傳統的風俗上吧,”他說。
對于馬來西亞的華人來說,春節總是一個合家團圓的日子。56歲的回鄉游子Edward Yong說,“正是那些常年在城市工作的人們濃濃的思鄉之情,保持了這個節日傳統的經久不衰。”
就像在中國一樣,馬來西亞的華人也在當地掀起了春運潮。每到這個時刻,首都的出城高速常常擁堵,巴士和火車也迎來了運輸高峰。
泰國
春節對于華裔泰國人來說,不僅是一個展示身份的時刻,也是一個主流的商業化活動。商場會借機打折,讓人們有機會揮霍紅包。當地做小生意的華人也會為了過年停業三天。
Prasit Ongwatana是今年Yaowaraj唐人街春節活動的主策劃人。他說,和往年一樣,Chakri Sirindhorn公主會主持2月3日的典禮。“華裔泰國人很團結,所以我們不會羞澀于慶祝自己的節日,”他說,“Yaowaraj街的居民也因為我們保持了古老的中國傳統而驕傲。”
不過,中國文化專家Viroj Tangvarnich說,不是每一個華裔泰國人都會忠于自己的宗教和文化慶祝方式。“在春節食物中發現肯德基的炸雞或者超市的豬肉干也不是什么新鮮事。所有人們喜歡吃的食物都有可能出現在春節的餐桌上。”
美國
對于企業家們來說,春節是一個亞裔人群彼此建立聯系的黃金時刻。美國泛亞裔商會東北區會長Savvio Chen說,“這是個很特別的時刻,越來越多的(華裔美國人)慶祝這個節日,因為它將中國和美國聯系在一起。我們分享相通的根基、價值和文化,這很重要。”
紐約的亞裔律師協會每年都會舉辦新春盛宴。協會常務董事楊晨(音)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亞裔律師們知道,他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我們代表了四千名亞裔律師。如果你在一個滿是白人的事務所工作,很容易會覺得孤立,”他說,“去年有500位律師,法官和檢察官參加了我們的活動。這給亞裔法律工作者們提供了一個彼此結識和交流的平臺。我們的晚宴也是一個展示亞裔人士才華的機會。”
同時,在亞利桑那州Suntech Power工廠工作的65位工人會收到紅包。這個中國公司的發言人Walker Frost說,“對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來說,這是他們首次慶祝中國新年。”
新加坡
Peter Wee是第四代Peranakan人。Peranakan是15和16世紀中國移民的后裔。他們的祖先很多是閩南人,多和努桑塔拉地區的馬來西亞和印尼人通婚。Peter Wee經營著一個有30年歷史的兩層卡通古董店(既是商店,也是Peranakan博物館)
這位65歲的店主說,團圓飯是一個很重要的傳統。“我們會設祖先的祭壇,放上傳統食物,水果和酒。這也是對于過去的銘記,”他說。
祭祀之后,他和家人也會吃同樣的食物。Wee堅持這些活動都在家里完成。他說,如果去飯店,就失去了傳統的意義。“除了在家吃之外,吃傳統食物也很重要。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重視歷史和文化了。”
印度
在加爾各答,人們拉起了新春祝福標語,準備好了標志性的紅燈籠,舞獅的人也已經各就各位。雖然當地曾經生機盎然的華人社區的人數在減少,這些華裔人群依然希望即將到來的兔年會帶給他們復蘇和生機。
今年的慶祝活動包括慣例的舞蹈,音樂和舞臺表演。不過,很多人希望周日的慶祝活動會讓年輕人重拾傳統文化根源。
在過去的20年里,加爾各答的華人社區從5萬人減少至4千人。不過,該社區依然是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和尼泊爾四國各城市中最大的華人社區。
61歲的Paul Lin是第二代華裔印度人,在當地經營家族的皮革生意。他說,“我是華裔,但是印度文化對我和我孩子們的影響很大。慶祝新年是一個舉家團聚的機會,也讓下一代更了解他們的傳統文化。”
菲律賓
在受佛教傳承部分的中華信仰中,在新年燒香會帶來好運和祝福。很多華裔菲律賓人將這一習俗與天主教拜訪教堂的傳統結合了起來。
當地耶穌會天主教牧師Ari Dy說,“有的華人會在教堂進行一些禮拜。他們在除夕夜會到幾個寺廟里上香祈福。”
候吃豐盛的大餐,包括代表長壽的面條和一整條象征富裕的魚。其他的習俗還包括祭祀祖先,發紅包和吃麻糖。
除了全國唐人街的獅子舞之外,馬尼拉的Bahay Tsinoy博物館將舉辦中菲關系展出,北部城市碧瑤也計劃舉行大型游行活動。在Tayabas城,居民們將有機會參加歷史講座,中文輔導,欣賞煙花表演和中文電影。
“和過去相比,情況已經變了很多。農歷新年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華人的事情。中國新年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公眾節日,”Dy補充說。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tsdianying02.cn/2011-01/28/content_11930347.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均為中國日報記者 編譯 王巖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