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月20日評論文章: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實質,是實現發展導向由經濟總量向國民收入的歷史性轉變,走公平與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之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于確立并實施民富優先的改革導向。
民富優先的改革是釋放社會總需求的重大選擇。國富、民富都十分重要。問題在于長期實行國富優先的增長會使國家生產力優先并快于民眾消費能力增長,中低收入群體消費能力的提高緩慢,消費傾向偏低,導致社會總需求不足。在這種情況下,經濟發展缺乏內生動力,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堅持民富優先的發展,能帶來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帶來社會消費率的提高。民富優先,意味著促進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將成為一個重要的政策目標;意味著更多的社會產品應當分配給居民;意味著政府更多的財政支出用于社會福利建設。由此使社會財富更多地為居民所有,居民的消費傾向和消費能力都得到極大地改善,進而真正釋放和擴大社會總需求,扭轉消費率下降的基本趨勢。如果未來5~10年,居民消費率從當前的35.6%提高到50%以上,年均提高2~3個百分點,意味著每年將有5萬億左右的商品由現在用于投資和出口轉變為讓社會消費。這樣,社會總需求、尤其是消費需求就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民富優先的改革是扭轉收入分配差距的重大選擇。民富優先導向改革的實質是建立“藏富于民”的制度基礎;其基本標志是居民收入增長略快于經濟增長速度,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長略快于高收入者收入增長速度。這些年,中國在經濟總量快速擴張的同時,消費率持續走低,主要原因在于城鄉差距、地區差距、貧富差距的不斷拉大,嚴重制約了中低收入者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的提高。適應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和消費結構提升的趨勢,關鍵在于形成公平合理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為此,民富優先改革的首要任務是盡快提高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將城鄉居民收入和勞動者報酬增長作為兩大約束性指標,以扭轉不斷擴大的收入分配差距,防止“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
民富優先的改革是實現公平發展的重大選擇。民富優先的改革,基本出發點是公平發展;基本途徑是在更加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的基礎上提高社會公平程度,構建和諧社會。由此,民富優先的改革,就是要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公平、協調發展;就是要打破勞動力市場“同工不同酬”的體制安排,促進勞動力公平發展。
“十二五”民富優先的改革需要有重大突破。例如:第一,盡快出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民富優先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直接的迫切要求。盡管存在各種不同判斷和看法,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看,應該盡快出臺收入分配改革的總體方案。要把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作為主要目標,把“兩個同步”具體化,確定具有約束力的指標。第二,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從民富優先的改革導向看,當前以經濟總量為導向的財稅體制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制度障礙。推進財稅體制改革,要同時調整財政收入結構和財政支出結構。在財政收入結構中,盡快將國有資產租金和利潤、土地出讓金等預算外收入和非預算收入納入財政預算,形成規范的全口徑財政預算體制;同時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降低企業承擔的生產稅比重,改變個人所得稅以工薪階層承擔為主的局面。在財政支出結構中,大幅度降低經濟建設支出和行政管理費用的占比,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奠定重要的財政基礎。第三,政府轉型應取得實質性突破。政府做大GDP總量有很多經驗,但推進發展導向從經濟總量向國民收入的轉變,從投資出口主導向消費主導轉變,涉及發展理念、政府定位和政府職能的重大調整。政府真正成為公共服務型政府,需要討論三個重要問題:一是以經濟增長為中心,還是以公共服務為中心;二是國有資本的配置是以公益性為導向、以改善民生為目標,還是繼續以做大經濟總量為目標,繼續強化在競爭性部門的投資;三是繼續支持國有資本壟斷營利性強的部門,還是打破壟斷,引入競爭,使民營經濟成為經濟持續穩定較快增長的主導力量。這是政府轉型最具實質性和挑戰性的重大課題,也是決定改革成敗的關鍵所在。
英文原文請見:http://europe.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1-01/20/content_11885923.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 遲福林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