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久久综合-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香蕉久久久久-久久网站视频-久久网免费

  要聞|時政|財經|評論|特稿|社會|媒體拓展|
  精彩推薦 前銀行高管向維基解密提供2000富人逃稅信息|納米纖維酷似頭發 男子花15英鎊告別“禿頂”|老鼠騷擾唐寧街10號?卡梅倫家里家外不得安寧|
中國日報精選
蘇州王氏緙絲世家再現龍袍風采
2011-01-17 16:12:09     

    打印文章 發送給好友
  分享按鈕


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月15日報道:當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來到蘇州請王嘉良修復一件乾隆皇帝的龍袍時,這位70歲的老人沒有感到驚訝。

“有這個手藝的人已經很少了,我們有責任把它做好,”王嘉良說。

他是蘇州王氏緙絲世家的第五代傳人,祖上曾經在清廷里專職制作龍袍和補子。

緙絲工藝制品因為耗費人工,歷代都是達官貴人乃至皇家的奢侈品。在2008年的一次拍賣會上,一件乾隆時期的緙絲陀羅尼經拍出了6500萬元的價格。

雖然王嘉良一家面對的是價值連城的文物,他們也并沒有感到非常緊張或者特別有壓力。王氏緙絲世家從事緙絲工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第一代緙絲工匠王金亭是清廷匠師,專做宮廷龍袍;其子王新亭,曾為慈溪太后緙制八仙慶壽袍料和霞披。在他們位于蘇州相城區一個社區服務中心的工作室內使用的8臺紡織機器也是祖上傳下來的。

但是修補龍袍也絕非易事。緙絲,是以蠶絲為原料的高檔比織手工藝品,以“通經斷緯”的高超技法,使之花紋圖案象鏤刻一樣,故亦稱“刻絲”和“克絲”。以本色絲作經,各色彩絲作緯,根據紋樣的輪廓或色彩的變化采用不斷換梭和局部回緯的方法織制圖案。

緙絲之高貴,因其耗費工時巨大,以萬縷千絲成其工巧,“如婦人一衣,終歲方成”,故有“一寸緙絲一寸金”之說。

緙技易學難精,雖摹緙書畫,并非簡單的照葫蘆畫瓢,而需要純熟的工藝技巧和相當的書畫藝術修養,許多緙絲書畫具有很高的藝術鑒賞價值。

因為講求工藝的精美與完整性,工匠通常需要不間斷地完成一個構圖,往往好幾個小時必須一直坐在紡機前不能離開。操作的時候手、腳、眼、腦并用,專心致志。

王嘉良和家族里其他四位工匠一起,花了10個月時間,每天至少工作8個小時,才完成了龍袍的修補工作。

王氏緙絲世家的第六代傳人王建江說,修補龍袍也用到一些特別的工藝。一般的緙絲作品,1厘米的經線上需要緙上40條緯線,而龍袍則需要100條。所以手法上必須拉緊,又不能破壞已經十分脆弱的原件上的絲線。

為了達到“修舊如舊 ”的效果,使用的絲線在緙制之前也必須做舊,這就增加了一道程序,也需要花更多的功夫。

“應該說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們對我們的工作還是很滿意的,后來又派來一位文物保護方面的專家來我們工作室學習緙絲,”王建江說。 

王氏緙絲世家花了三年時間仿制明神宗萬歷皇帝的一件“袞服”。原件部分圖樣已經殘損,已不適宜展出。這件仿制的龍袍用掉了6000根的孔雀毛,10萬米日本進口的金線,完成后可再現400多年前袞服的風采。現在王氏家族正在仿制清代乾隆緙金十二章龍袍。

作為難能可貴的能工巧匠,王氏家族不僅感到驕傲,也為緙絲工藝的傳承感到一絲隱憂。

“人們說這個手藝恐怕會失傳,因為很少年輕人愿意學習和繼承,”王建江說。 

對于大多數年輕人來說,緙絲既辛苦,又沒有上班來得賺錢和穩定。

為了扭轉緙絲瀕臨失傳的局面,王嘉良打破了傳男不傳女的傳統,把手藝傳給家族中的女性,包括兩位兒媳。

徐培英(音),王嘉良小兒子王昌江(音)的妻子,就是王嘉良培養出的一位女技師。

徐培英14歲的時候就開始上紡機學習了。

“當時年紀小,我之前也學繡花,覺得緙絲很好玩,就開始學了,”徐培英說。

這樣一干就是30年。現在徐培英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緙絲技師,她也參加了復制乾隆龍袍的工作。因為長時間的緙絲工作,她的視力也有所下降。

“這個工作還是太辛苦了,”王昌江說。

徐培英也見證過緙絲工藝紅火的時代。那是九十年代除,外貿市場對緙絲工藝制品的需求量非常大,尤其是日本和服的腰帶。

王昌江說,熟練的緙絲工人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一年可以掙到1萬元,在那個“萬元戶”都是稀罕事的年代,緙絲技師的收入不算低。

“最好的時候,一條10米長的和服腰帶可以換一輛日本小汽車,”王昌江說。

可是這樣的時代并沒有持續太久,當亞洲整體經濟狀況出現變化,緙絲的市場需求變得非常小。而近年來絲線的價格也從21萬元每噸飛漲至58萬每噸,這無疑也增加了緙絲制品的成本和售價。

王建江說,因為緙絲工藝的獨特性,其消費人群也并不大,價格太高,許多顧客不理解,也難以承受其高昂的價格。

緙絲也絕不是“掙快錢”的發財之道。 

“這幅牡丹花我做了半年,標價2萬元,”王嘉良說。

“最難的時候,我們都沒有辦法開支,工人的工資必須要發,只能自己苦一點,”王昌江說。 

但是無論多難,他們都沒有放棄或者轉行。2009年,緙絲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社會各界對緙絲工藝的關注和支持也逐漸增加。

王氏緙絲世家也期望著這項工藝能有更好的未來,他們和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一起建立了文化遺產保護研究蘇州基地,進行緙絲工藝的保護研究工作。

王氏緙絲世家也在蘇州著名的楓橋景區開設了一家門店,出售緙絲制品。當地政府也經常推薦和幫助他們參加博覽會和展銷會,拓展更多的商業機會以支持緙絲工藝的研究、保護和傳承,而王昌江和徐培英21歲的女兒也在三年前開始學習緙絲。

“現在她還不夠純熟,我們會讓她做一些簡單的作品,”王昌江說。

在這個“做到老,學到老”的行業,王嘉良仍然是王氏緙絲世家最受消費者歡迎也最受業界推崇的技師。對于這個家族來說,緙絲工藝的傳承仍然然也是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因為緙絲工藝的難度,在年輕的一帶中推廣和傳承具有相當大的難度。

“我能保證我的女兒會做下去,但是再下一代會怎樣,我也說不準,”王昌江說。

“不管怎么樣,我們都會堅持下去,”王建江說。 

相關資料:

第一代傳人王金亭:清廷匠師,專做宮廷龍袍。

第二代傳人王新亭:清廷匠師,曾為慈溪太后緙制八仙慶壽袍料和霞披。

第三代傳人王錦亭:王新亭子,民間緙絲藝人,專門為清宮緙制作品,善于繪畫。他的作品《麻姑獻壽圖》,于1915年參加巴拿馬博覽會并獲獎。

第四代傳人王茂仙:王錦亭之子,工畫精緙。作品曾在國內外展出,曾是蘇州市和江蘇省政協委員。享有“老藝人”美稱。

第五代傳人王嘉良:王茂仙之子,蘇州市民間工藝協會會員,江蘇省民間工藝協會會員,江蘇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民間緙藝大師,蘇州市“民間工藝美術家”榮譽稱號,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第六代傳人王建江:王嘉良之子,成功復制首都博物館定陵出土的袞服。蘇州市民間工藝協會會員,江蘇省民間工藝協會會員,蘇州市工藝美術師,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tsdianying02.cn/cndy/2011-01/16/content_11860274.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吳怡瑤 編輯 潘忠明)

 


新聞熱搜
 
商訊
視覺
博客
極致美!太空攝影照片
難得的太空攝影,以前所未有的角度向您展示了星球的大氣磅礴,給您帶來不同的視覺沖擊。 >> 詳細

論壇
世上十大奇特蘑菇
作為蘑菇世界中的明星和佼佼者,它們選擇奇異的形狀和絢爛的色彩來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 >> 詳細

財經
點擊排行
 
 
英語點津
網站地圖                  
國際 要聞 深度 亞太 北美 中東 拉美 中外關系 國際組織 海外看中國
評論 本網視點 國際時評 中國觀察 財經評論 網友熱議 影視書評 聲音 漫畫 外交講壇
財經 國際財經 中國經濟 分析評論 股市基金 房產動態 經濟數據 消費旅游 理財保險 資訊搶鮮報
博覽 奇聞奇觀 科學探索 歷史揭秘 勁爆丑聞 名人軼事 精彩熱圖 幽默 本周推薦  
音畫 環球瞭望 社會百態 娛樂時尚 圖吧博客 論壇精選 軍事天地 時事熱點 圖片專題  
軍事 軍事廣角 即時消息 裝備圖集 中國國防 國際防務 軍事評論 專欄    
  臺海風情 臺海熱點 臺灣旅游 臺海局勢 走進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