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月13日評論文章:2010年對于美國總統奧巴馬來說是個內外交困,身心俱疲的年份。這一年,美國經濟的持續走低不但使民主黨輸掉了中期選舉,而且也使美國民眾對于奧巴馬的個人能力產生了更大的懷疑。奧巴馬掌舵的美國,猶如一艘千瘡百孔的巨輪,在內外交困的窘境下孤獨地漂流。
11月2日,美國國會中期選舉開鑼。這被看作是美國社會對奧巴馬執政兩年來政績的一次全民公決。選舉結果并無太多意外,奧巴馬所屬的民主黨失去眾議院多數席位,僅以微弱優勢保住了參議院多數席位。一個共和黨人日益增多的國會,必將打亂奧巴馬的施政綱領,不但會使政府現行的稅收和財政計劃受到影響,而且美國政府在氣候變化、貿易和裁軍等國際議題上的立場也會遭到波及。奧巴馬接下來的兩年任期必將變得更加艱難,其未來推行的政策勢必會在國會遭遇更大的阻力。
12月9日,奧巴馬在一天之內連續遭遇兩個重大打擊:一是他提出的與共和黨妥協的減稅方案在國會眾議院被本黨陣營所否定;二是參議院封殺了政府提交的廢除軍隊同性戀禁令的議案。奧巴馬原本希望與共和黨達成協議能幫助他樹立一個有政治家風度的、硬朗的總統形象,但他現在卻要面對本黨內同事的背叛和下一階段與共和黨的艱難談判。中期選舉失利后,這兩個打擊給奧巴馬重塑形象的努力增添了不少困難。
2009年1月20日,奧巴馬在金融危機肆虐全球、美國經濟遭受重創的時刻,高舉“變革”的大旗入主白宮。上臺后,奧巴馬政府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應對危機的舉措,出臺了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經濟刺激方案和汽車產業救助計劃;在金融、醫療、清潔能源和教育等領域,推行確保經濟可持續增長和避免危機再生的政策;加大貿易保護力度,通過美元貶值減緩債務壓力。兩年來,這些舉措雖然在防止美國經濟下滑和恢復國內市場信心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速度和力度卻遠遠無法令美國民眾滿意。奧巴馬政府的經濟刺激計劃起到了使美國經濟“止跌”的作用,但在改善就業形勢方面作為甚少,美國的失業率始終在10%左右的歷史高位徘徊。金融監管改革方案得以通過,標紅了奧巴馬的“金融新政”,但金融危機產生的根源仍然頑固存在。奧巴馬政府盡管實施了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和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援計劃,遏制了美國經濟衰退,但這畢竟是靠不可持續的“政府驅動”實現的。盡管普惠于民的醫保改革有了很大進展,但美國創紀錄的1.42萬億美元的巨額財政赤字卻未見緩解,反而可能會因為推動醫保改革而進一步擴大。為了削減巨額財政赤字,奧巴馬政府決定從2011年起,將除國家安全、醫療和社會保障以外的政府開支凍結三年。
在對外政策方面,奧巴馬政府在2010年繼續高舉“巧實力”、“多伙伴”和“無核世界”的大旗,重溫美歐關系,重啟美俄關系,重塑美伊(斯蘭)關系,重返拉美和東亞,對所謂“問題國家”實行“伸手外交”,試圖掌握主動,重振“領導地位”,顯示出了務實和靈活的姿態。5月27日,奧巴馬政府發布《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正式放棄了布什政府“反恐戰爭”的說法,將軍事作為外交努力無效情況下的最后手段,修正了布什時期“先發制人”的安全戰略和單邊主義政策,試圖重塑美國的國際形象。但是,2010年的美國外交雖然表面上看熱熱鬧鬧,但在內容上卻虛多實少。盡管奧巴馬已宣布從伊拉克逐步撤軍,集中力量解決阿富汗問題和掃蕩基地組織,但阿富汗問題不但沒有好轉,形勢反而更加惡化。同時,奧巴馬雖然知道中東問題的根源在于以巴沖突,但白宮在推動以巴和談與巴勒斯坦建國問題上毫無建樹。在朝鮮半島問題和伊朗核問題上,奧巴馬幾乎是束手無策,被對方步步進逼。特別是11月朝韓炮擊事件發生后,美國同韓、日兩國分別舉行的以威懾朝鮮為目的的大規模軍事演習,絲毫沒有促使朝鮮做出讓步,顯示出美國的東北亞政策已經到了黔驢技窮的地步。
不可否認,奧巴馬接手的是一個政治經濟爛攤子。奧巴馬政府“變革”政策的利好還沒有得到全面展現?,F在就說“奧巴馬旋風”吹起來的政治泡沫已經破滅,對奧巴馬本人來說似乎不太公平。實事求是地講,2010年,奧巴馬沒有偷懶,而是努力推動了很多事情,包括國內醫療改革、戰爭政策的修正、挽救經濟的措施等等,但是,成效都不大。作為奧巴馬國內政策的重頭戲,醫療改革法案雖然已經獲得國會通過,但美國民眾對醫療改革法案分歧嚴重,民眾目前更希望政府把精力放到挽救經濟和增加就業上來。醫療改革的措施,不但沒有贏得超黨派民眾的支持,相反,讓這個問題最終又淪落到典型的黨派爭議之中,甚至引發了街頭示威抗議。
那么,奧巴馬的改革宣示,到底是一個政治泡沫,還是代表了美國發展的方向?奧巴馬執政乏力,是因為他能力不夠,只會喊口號,還是因為美國政界利益集團糾葛,政黨惡斗嚴重,體制積重難返,個人再有雄心也無力回天?奧巴馬是一個雄才大略的改革家,還是一個僅有高超演技的“政治演員”?這些問題現在回答恐怕還為時尚早。因為,奧巴馬就像他領導的美國一樣,畢竟還有重整旗鼓的機會。(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 任晶晶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