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2月29日報道:中央軍委委員、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梁光烈上將日前在八一大樓接受中央媒體采訪時表示,“十二五”期間,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綜合國力進一步提升,國防和軍隊的建設也將得到相應發展。
梁部長說:“今后五年,我國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和綜合國力的進一步提升,將為國防和軍隊建設提供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我們要抓住這一發展機遇,按照既定部署,加快推進軍隊現代化建設,完成好各項任務,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與重托。”
梁光烈指出,過去的五年,是中國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的五年,也是國防和軍隊建設快速發展的五年,取得了歷史性巨大成就。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一是思想政治建設不斷加強。尤其體現在大批80后、90后的青年官兵,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在抗震救災、抗洪搶險的危急關頭,都能沖得上去,豁得出去,表現十分突出。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國軍隊的思想政治建設是富有成效的。
二是軍事斗爭準備扎實有效。這包括大力強化戰斗精神培育;全面推進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轉變;積極進行新裝備成建制成系統形成作戰能力和保障能力建設;不斷加強戰場設施和各項配套建設;認真貫徹國防動員法,加快構建現代國防動員體系,較好地服務了軍事斗爭準備全局。
三是現代化建設步伐加快。主要標志包括:首先,武器裝備發展很快,基本形成了以二代裝備為主體、三代裝備為骨干的現代化武器裝備體系,信息化程度也有了較大提高。其次,新型作戰力量得到較大發展。其三,高素質軍事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特別是過去我軍短缺的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數量質量都有很大提高。
四是國防和軍隊改革穩步推進。著力推進了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包括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聯合作戰指揮體制;不斷推進干部人事制度、兵役制度和軍人轉業退伍安置政策等改革;同時加強后備力量調整改革力度,全國基干民兵總規模由1000萬壓縮到800萬,預備役部隊由60萬壓縮到51萬,后備力量結構布局更加合理。
五是重大任務完成出色。過去五年中國大事多、急事多、難事多。中國軍隊先后完成汶川抗震救災,支援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國慶60周年首都閱兵、玉樹抗震救災、舟曲搶險救援、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安保等急難險重任務,執行任務種類之多、用兵規模之大、出動頻率之高,是多年來少有的。
六是軍事外交成果豐碩。“十一五”期間,中國軍隊對外交往的對象、領域和深度不斷拓展。目前,中國與150多個國家建立了軍事關系,與22個國家防務和軍隊建立了防務安全磋商對話機制。過去五年,中國軍隊共與外軍舉行了32次聯合演訓,特別是上合組織框架內的“和平使命”系列軍演,規模大、層次高、既鍛煉了部隊,又震懾了“三股勢力”。在談到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軍事演習和訓練時,梁光烈表示繼續開展這類演訓活動,有利于地區形勢穩定,有利于軍隊之間交流,也是維護和平與穩定發展應當做好的工作。
雖然“十一五”期間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梁光烈仍然表示,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軍隊現代化水平仍有較大差距,國防和軍隊建設仍然任重而道遠。
梁部長表示:“我們要自立更生地解決問題,發展我們的裝備,中國的軍隊現代化靠別人是不行的,也是買不來的”。
梁光烈指出,就總體而言,雖然目前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但是國際戰略形勢和中國周邊安全環境比較復雜,影響中國安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
梁光烈說:“要提高我們的綜合國力,我們的核心利益不能受到傷害,我們必須把國家的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這是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識”。
梁光烈表示,在“十二五”期間,中國軍隊將堅持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指導,以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為統攬,按照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三步走”的戰略構想,圍繞2020年前基本實現機械化并使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的目標,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為主線,努力提高部隊以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能力為核心的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全面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
為實現這些目標,梁光烈表示,“今后五年,我國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綜合國力進一步提升,將為國防和軍隊建設提供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我們要抓住這一發展機遇,按照既定部署,加快推進軍隊現代化建設,完成好各項任務,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與重托。”
英文原文請見:http://europe.chinadaily.com.cn/2010-12/29/content_11769681.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吳姣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