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1月24日哈爾濱報道:初冬時節,李師傅依然每天開著他的小漁船在松花江上辛勤勞作。對于他來說,抓到一條10多斤的草魚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
李師傅說:“我基本每天都能打到60多斤魚,即便現在江面已經開始結冰了,打到20多斤也沒什么問題。”可就在五年前,這一切,恐怕李師傅連想都不敢想。
黑龍江,在俄羅斯境內又被稱為阿穆爾河。2005年底,松花江——這條黑龍江的重要支流,遭受了一次嚴重的污染。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廠爆炸導致總量在100噸左右的苯類污染物流入松花江,給當時松花江沿岸居民的飲水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威脅。
來自官方的監測顯示,2005年,約占松花江34%的水為五類水質,污染程度為中度,有的部分甚至達到了劣五類水質,污染程度為重度。這些數字意味著當時的松花江水根本不適合人類飲用,甚至不能與皮膚接觸。
李師傅說:“那時候,我們都以為以后再也不能在松花江里打魚了。”
依江而居的哈爾濱人,很多都喜歡在松花江里游泳,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即便是寒冷的冬季,依然有一群充滿熱情的冬泳愛好者堅持在江水里暢游。曾經這也是哈爾濱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但是,那一次的水污染,讓這些游泳愛好者不得不遠離了松花江。
但是現在,他們又回來了。
從這個夏天開始,趙亞民,這位在哈爾濱出生并長大的中年媽媽,經常帶著她十歲的女兒到松花江邊散步。
“我還記得我們小的時候,江水干凈又清澈。一到夏天我們就會來江邊游玩、消暑。”趙亞民說。
但是,2006年,當她帶著她的女兒又一次來到松花江時,當她看到渾濁的江水時,她驚訝極了。
她回憶到:“當時江水很渾濁,江面上還漂浮著一些垃圾。孩子吵著要到水里玩,我也沒敢讓她下去。”
據哈爾濱市環保局副局長周林波介紹,在過去的五年間,哈爾濱總共投資了約30億元用來治理松花江水污染。
周局長說:“哈爾濱市共建成19個城鎮污水處理工程,日處理能力達到131萬噸。”
顯然,這一切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效果。哈爾濱輪渡公司第二分公司副經理張鳳軍介紹到,政府所做的一切,不僅治理了江水,還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張鳳軍說:“現在的松花江水質較于2005年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水比以前清澈了,游客也越來越多。同時市民和游客素質也越來越高了,他們都清楚環境保護的意義,很少有人向江里丟棄垃圾。”
2006年,國家頒布《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后,松花江沿岸的三個省份——黑龍江省、吉林省以及內蒙古自治區迅速采取了積極有效的行動。
2006年至今,中俄兩國在環保領域、污染防治和環境災害應急聯絡、跨界水體水質監測與保護、跨界自然保護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進行了緊密的合作。
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跨界水質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同時雙方共同協商制定了跨界突發環境事件通報和信息交換機制。
2006至2010年間,中國共投入了134億元建設了222項工程用于防治水污染。
主要任務包括: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強化工業污染防治、加快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建立水質監控和報警系統。
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國家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仍告誡各級地方政府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還要持之以恒、毫不放松地關注生態安全問題。
四處林立的化工廠依然給中國的大小河流帶來嚴峻的威脅。
去年夏天,在吉林省境內,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洪水,將1000多只裝有三甲基一氯硅烷的原料桶沖入松花江中。盡管污染形勢被迅速控制,江水水質也未受到嚴重影響,但處理過程中當地政府不得不緊急切斷飲用水供應。
“突發環境事件居高不下,極端天氣引發的自然災害是原因之一,但從根本上講,還是一些地方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忽視環境安全,長期積累問題的集中暴發。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沿江沿河化工石化企業環境污染隱患排查整治,遏制環境污染事故高發勢頭。”張力軍說。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tsdianying02.cn/china/2010-11/24/content_11599244.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李婧 田雪菲 實習生 周慧穎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