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1月4日報道:果農盧國起開著三輪車拖著好幾筐蘋果來到棲霞市的大柳家蘋果批發市場,他布滿皺紋的臉上的笑容是因為今年家里種的四畝半蘋果賣了個好價錢。
今年的蘋果收購價錢特別高:一斤80mm的一級紅富士收購價能到達3塊1毛錢。 “從來沒見過這么高的價錢。” 年近六旬的老果農說去年同樣大小和品質的蘋果收購價只有2塊左右一斤。
蘋果只是今年輪番漲價的農產品中的一例而已。 大蒜,綠豆,大白菜這些農產品從09年開始就連續漲價。當消費者在抱怨超市的蔬菜水果越來越貴時,許多媒體報道和市場分析把農產品漲價指向了游資炒作。但農業專家指出,游資炒作只是推動價格上漲的一部分,除了近年的氣候變化和災害導致水果主產地減產之外,農藥,化肥,柴油和勞動力價格的上漲,甚至儲存農產品的冷庫公司的迅速發展,都成為各種農產品漲價背后的推手。
蘋果減產:一場果農樂果商愁的收購戰
今年在各地收購的果商們普遍感覺,能收購的蘋果也越來越少,而前來收購蘋果的人卻越來越多。果商孫士賢從97年就開始收購水果,表情嚴肅的他今年的心情顯然沒有果農們輕松。他指著腳下一袋剛從果農手中買來的紅富士抱怨,“就這樣的殘果還得兩塊一斤。去年這種只能算殘果,到今年都算成三級果了。”隨著可收購蘋果的減少,蘋果的收購質量標準也降低了。
許多果商都抱怨今年蘋果的質量不好,難收到質量好的一級果。棲霞市果業發展局的孫召文局長解釋說,今年春季的陰冷天氣,導致蘋果樹開花期推遲了10天,從往年的4月28日左右推遲到了5月初。棲霞蘋果的總產量也從去年的140萬噸略減到今年的130萬噸。
中國農科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與評估中心的副主任王川博士在看到媒體報道的棲霞蘋果漲價的消息之后趕到棲霞調研是否存在游資炒作。在當地收購蘋果經銷商告訴他,在陜西蘋果大幅減產,“幅度可能在30%以上”。但陜西省農業廳果業局局長王振興在電話采訪中告訴中國日報記者:陜西蘋果沒有減產。
“問題就在這里,陜西那邊表示當地蘋果穩定增產5%。”王川說,雖然陜西官方沒有蘋果減產的消息,但是在蘋果主產地都有的經銷商的感受不同。而到底陜西的蘋果是否有沒有減產,還需要進一步核實。
其實受氣候影響導致減產的不只是蘋果。云南,廣西等地旱災,江西,廣東的洪水,海南的暴雨都導致各種農產品產區的減產甚至絕產。而南方水果的減產和絕產也導致對蘋果需求的增加。
而“如果明年夏天南方還是有洪澇災害,那今年收的蘋果可能還能漲一些。”果商孫士賢說其實現在就是在賭明年南方還有洪澇。對于他花高價收購的蘋果,他有些擔心風險較大,害怕滯銷,所以只能希望于其它水果也同樣減產漲價。
對于像孫士賢這樣多年從事蘋果批發的果商來說,蘋果的減產也吸引了許多新投資客加入這場蘋果收購戰。盡管很難統計出到底有多少人來棲霞收購蘋果,但是棲霞當地人發現,今年的蘋果收購點比往年都多。幾乎村村都有收購點。而農業專家也表示,投機農產品的資金門檻很低。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明輝博士指出,農產品漲價的根本原因是供需不平衡。“目前農產品尚未產業化,各個流通環節很容易被控制。因此,游資可以借機炒作地域性顯著的小產品是今年部分農產品漲價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掌握基本供需的情況下,游資找準不影響民生,國家監控弱的產品進行短期投資,從而以屯貨的方式來影響供求,在后來的漲價中獲利。”
炒作農產品:門檻低無監控
從國慶節之后就從黑龍江省佳木斯市趕到棲霞的孫鳳娟今年是第一次收購蘋果,她以前做的是玉米,水稻收購。
“來之前不知道(蘋果)價這么會漲得高。”孫鳳娟原本帶著錢打算收購60萬斤蘋果,現在決定謹慎一點,只收購了20萬斤。 “也不知道能不能賺錢,反正來都來了,就賭一把吧。”她說。
這些在收購“賭局”的中價格高漲的農產品都不屬于涉及民生的關鍵糧食作物,并沒有全國性的價格調控體系。針對漲價,有業內人士建議建立全國性的價格調控體系,讓農產品價格有序,穩定增長,既不影響居民生活水平,又能讓果農菜農增收。
對此,中國農業科學院的李明輝博士表示政府只需要重點監控影響全國民生的產品。那些不影響民生的產品,可以讓市場來自行調節。同時,他還建議增強農民在市場環境下的參與性,以此來降低炒作的可能性。、
但現實中,低門檻的農產品炒作也讓大白菜這樣的蔬菜在還沒有成熟之前,就已經被收購商買下并相互交易。
從事了26年白菜批發的批發商韓麗芝大姐8月份與吉林當地農戶簽訂了合同,預付30萬元,包下350畝地的白菜。每畝產量按7500斤計算,今年的產量會達到1300多噸白菜。由于現在吉林收購大白菜的客商很多,有客商給她15萬的利潤,買下她的全部350畝的白菜,她沒有同意,因為自己到大連批發,至少能賺30萬元。
“預訂已經成為很多批發商慣用的方式來保證貨源,有人開玩笑說白菜已經開始向期貨方向發展了。” 韓麗芝說。目前白菜批發商對價格上漲信心十足,韓大姐說市場內的多數批發商都認為年底白菜的價格能沖上2.5元每公斤。
與此同時各大銀行也把蔬果冷凍倉庫公司視為發放貸款的大客戶。棲霞市目前共有冷庫600家的儲存能力超過100萬噸,達到全市蘋果年產量的70%。
而自己沒有冷庫的果商孫士賢則表示由于蘋果收購價格的上漲,他們收購蘋果的資金缺口也加大。許多資金不夠的果商則選擇從冷庫老板那里貸款,交一分的利息。“銀行利息是6到7厘,但很難貸到。” 湖南步步高的超市的采購商潘玉文說,“不是所有的冷庫都能提供貸款,只有那些有出口貿易,信譽好的大型冷庫才能提供。”
從3塊一斤到6塊一斤:冗長昂貴的農產品流通路
就算蘋果結清了冷庫儲存費和貸款利息準備出庫銷往市場,這中間的消耗和花費還遠沒有結束。從果農手中3塊一斤的蘋果,經過多個環節到百姓口中6塊錢一斤,顯示出的是中國農產品流通成本的昂貴和流通環節的冗長。這也是為什么在果商孫士感嘆收購來的高價蘋果“就算每斤再加上一塊錢,我也不賺錢。”的同時,果農梁愛東則替消費者抱不平:“一個工資兩千多的普通人,怎么吃得起6塊錢兩個(重量大致一斤)的蘋果呀。”
據中國農產品批發試產聯合會網站的數據顯示,農產品流通每一環節至少加價5%到10%,由于層層加價,農產品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價格往往上漲了一倍,甚至兩三倍之多。
中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陳和午在《南風窗》雜志發表文章表示,隨著中國農產品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對現代農產品物流的需求也不斷上升,影響農業發展的瓶頸從生產領域轉向了流通領域,然而目前中國農產品流通一直存在的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尚未有效改善,農產品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的詬病并未得到根本解決,從而使農產品最終價格出現較大的漲幅,連商務部官員都坦承,流通成本增加是支撐蔬菜價格高企的長期因素,中國蔬菜在流通環節的成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至3倍。
目前我國大部分農產品流通仍以傳統模式為主,農產品從生產、流轉、最終到消費者手中,需要經過生產者、小販或經銷商、銷地批發市場、銷地農貿市場或超市、消費者等一系列的中間環節。正是農產品產銷中間環節偏多,對農產品的最終價格產生了很大影響。
由于農產品不易儲存的特殊屬性和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的落后,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損失很大。相關該協會網站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農產品流通環節的損耗率明顯偏高。以蔬菜和水果為例,采摘后平均損耗率高達25%~30%,經濟損失超過1000億元。發達國家的損耗率普遍低于5%,美國僅有1%~2%。
此外,陳和午還認為農產品各種服務收費秩序較亂也火上澆油。據農業部對糧食、畜產品、蔬菜等產銷環節跟蹤調查,一些產品銷售費用及隱性成本過高,抬高了最終零售價。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的調查也表明,農產品遠銷的過路費負擔異常沉重,農產品流通綠色通道其實并不真“綠”。例如,四川省裝運5噸蘿卜前往廣東,在本省的綠色通道雖可節省500多元,但出省后一路上要經過近40個收費站,交納3000多元過路費。
人工農資紛紛漲價:農民能省則省
“化肥,農藥,柴油,人工,這些都在漲啊。” 盧國起感嘆道。從最基本的化肥農,到抽水灌溉的機器燒的柴油,到保護蘋果用的塑膠袋,再到雇人摘蘋果裝袋,許多棲霞的果農是可以掰著指頭算出今年種蘋果的花費投入又高了多少的。
棲霞鎮觀里鎮的果農梁愛東說, 今年一袋果園最常用的45%氮磷鉀復合肥從去年的110塊錢漲到了今年的140一袋。而平均每畝蘋果樹需要14袋的化肥。去年花80塊能雇一天的裝袋工,今年得花120塊錢。
“120塊,還得管一頓午飯。” 棲霞北巖子口村 64歲的牟鳳山補充到。為了省人工和花費,他把在外打工的女兒兒子都叫回家來幫忙。同時也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使用。而年輕力壯的農民工們,通常都在外地打工,只有在蘋果豐收季節才會回家幫忙。
為了少燒些柴油,56歲的果農米寶升干脆不用機器抽水灌溉,而自己動手澆灌果樹。他也發現,能囤貨的也不只是蘋果。“前一段柴油沒有那么貴,油站說沒有賣,現在價格要漲了,他們又開始賣了。”
雖然國家的惠農政策免掉了對農民征收的特產稅、農業稅,但是各種農資品的漲價,讓果農米寶升面對蘋果收購的高價也不那么樂觀。他摸著破舊的褲子感慨地說,“農民就是農民,蘋果收購價漲了我們也不可能一下子發大財變大款了吧。”
看見附近的鄰居存蘋果,米寶升吞吞吐吐地透露自己也打算存兩萬斤蘋果在冷庫,“去年存蘋果的都賺錢了。”他解釋。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tsdianying02.cn/m/shandong/e/2010-11/04/content_11500394.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段妍 胡永啟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