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0月21日報道:中國青年夫婦中持續攀升的離婚率已經產生了驚人的效應。“自我一代”正在學會如何做出負責任的人生決定。
2008年春天,王小姐嫁給了她的初戀男友,這是因為男友對性生活的不斷要求而她本身又拒絕婚前性行為,所以才做出這個選擇。而僅僅到了2009年夏天,他們倆就離婚了。
27歲的王小姐說道:“我實在忍受不了他的脾氣了……我們老是吵架。”
“我想找個更合適我的人。”
王小姐屬于典型的中國80后人群(出生于1980年后,1990年之前),因為1979年的計劃生育政策,他們多為家中的獨生子女,而也正是這群人,組成了當前日益膨脹的離婚大軍。
根據民政部的統計,去年中國有171萬對夫妻離婚,比2008年增長了10.3%。雖然沒有專門的數據表明其中有多少是屬于80后夫妻,但是根據中國青年與家庭研究協會的調查,80后婚姻中大約有三成會以離婚收場。
“80后夫婦離婚率偏高的主要原因是他們都非常重視自我利益而很少關注別人的感受,”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孫云曉分析。“他們是中國第一撥真正意義上的 ‘自我一代’”。
然而,數據卻無法告訴大家這些年輕男女在離婚后的情感變化和成長。
31歲趙女士的經歷對于那些經歷過離婚后變得更加成熟的人來說非常具有代表性。
“離婚不是單方面的責任,雙方都有問題,”在北京市中心一家咖啡店里吃午飯時她說道。“我非常珍惜婚姻中美好的那一部分,也從不好的那一部分鐘吸取了教訓。”
趙女士的前夫是她的初戀男友,他們在第一次約會后僅僅7個月就登記結婚了。
她說頭兩年的時候兩個人在一起“非常的快樂”,可是最后一年當她的婆婆搬來和他們一起住時,那簡直痛苦到了極致。趙女士的婆婆想要控制她的一切,甚至包括她洗澡的時間。而最終,她的丈夫選擇了自己的母親,而不是她。“我從來沒有想過他會變成這樣的人,”趙女士說,“所以說和一個人約會一年以上非常重要。”
很多周圍的人也承認要是在結婚之前兩個人能在一起住一段時間的話,她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前夫,但是這“對于從傳統家庭里面走出來的女孩兒來說是個很大的問題。”
離婚一年半了,趙女士并沒有繼續與別人約會交往,而是選擇做一名“快樂而健康” 的單身女性。
“要是你僅僅只是需要一個替代品的話,很容易就會找到不如意的人。”她還補充說自己非常幸運,家里人都不催促她再婚或者趕緊要個孩子。
孫立(化名)身上卻出現了另外一種情況,他感到了來自社會期望的壓力。這位北京男士離婚四年后于2008年再婚,因為他已經“馬上30歲而且應該有個孩子了”。29歲的孫立說這次他是一個更加稱職的老公了,他認為自己對老婆更加體貼和包容了。
孫先生22歲的時候就與比自己小兩歲的一位女士結婚了,那時他們僅僅只認識了三個月。
他說:“我那時基本上是沖動的,滿腔熱情,我看到我周圍的朋友們都結婚了……而且我的父母也說我應該趕緊找個女孩戀愛結婚了。“
“于是我就想,‘是啊,我已經可以了,那就結吧’。我其實并沒有仔細考慮過這問題。”
這段婚姻僅僅持續了13個月,因為新婚夫婦倆更喜歡出去參加各種聚會,而不是待在家里。
孫先生是一名司機兼導游,她的女兒已經一歲了。他相信因為女兒的緣故,第二次婚姻將會一直持續下去。
“要是能不離,盡量別離,”他說。“特別是如果你有了孩子,那千萬不能離婚。結婚要仔細考慮,但是離婚就需要更仔細的考慮了。”
80后的沖動決定只是中國快速增長的離婚率背后的原因之一。青年與婚姻臨床醫學家馬鳳茹認為,其真正原因應當是社會漸漸對離婚持有進步的看法。
“中國人對各種事物的看法越來越開放了,所以人們對于離婚也更能接受了。”北京國奧心理醫院的馬醫生表示。
還有不管是結婚還是離婚,人們都更關注哪一種形式對個人更加有利,而不是傳統社會中所考慮的集體利益為重。馬醫生還說:“人們更關心他們自己怎么感覺,而且也把這些期盼帶到婚姻中去。”
趙女士認為在新學的實用主義的影響下,她已經準備好了下一次約會了。
“我已經想好了怎么去戀愛了,”她說。“我信仰真愛,但是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能力去找到它。”
而王小姐也正在籌備著她的第二次婚禮——與他的前夫。她說,跟第二個男朋友交往之后發現原來前夫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人。
在離婚半年之后他們又重新和好,并且準備明年夏天在長春老家舉辦婚禮。
“我們現在對對方的脾氣性格更加了解,也更加耐心。我們之間還能更加相互包容了。”她說。王小姐說她的朋友們對她的這個決定都持懷疑態度,但是雙方家長都很支持這次再婚。
英文原文請見:
http://www.tsdianying02.cn/china/2010-10/21/content_11437791.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Tiffany Tan 編譯 李連星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