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0月9日社論文章:近幾年來,中國科研經費的數目以每年20%速度快速增長。與此同時,中國的國際科研合作與交流也日益頻繁與便捷。
然而,最近有兩名中國科學家爆出國家在科研經費管理方面的種種弊端。曝光稱,他們為科研經費管理的弊病感到悲哀,這些問題給中國科學技術的創新與發展造成極大的阻礙。
一系列媒體報道佐證了他們的說法。媒體指出,國家本意服務國家戰略以及科技發展的科研資金,在當下的分配模式下卻走向了一個反面。
中國欲想在科技領域重獲創新能力,就必須加強創新性研究。然而,目前的科研經費管理方式卻難以體現創新研究的理念。
當然,并非政府不想要創新研究。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強調創新研究重要性的的華美文件。但是,好的目的總是停留在文件和嘴皮子上,因為負責資金管理的人員還有自己的小算盤。
兩位科學家呼吁公眾注意一個“公開的秘密”,即國家的科研經費流向那些與相關官員有關系的項目,而真正好的項目卻因沒有門路無法獲得資助。更可惡的是,一些學者和政府官員狼狽為奸,以國家戰略需要的名義騙取科研經費。
隨著科研經費投入的增多,國家必須堅強監管,有效管理相關資金。我們無意冒犯,但目前的管理方式肯定不行,將科研經費交由缺乏有效監督的官員管理是相當危險地。目前官員管理科學界,愈演愈烈的“尋租”現象凸顯出這一問題的嚴重性。科學界的不誠實現象滋生,是因為誠實者無法贏得尊重,與此相反,不誠實的人卻能獲利。
中國科學家為了獲得足夠的科學研究和交流經費拉關系,走后門,在外人看來或許很荒謬。但這就是中國的現實。
如果政府的科學研究經費分配墮落淪為一些學者對資金管理者的取寵,最終受傷害的只能是國家利益。(中國日報社論 編譯 劉江波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