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9月29日報道:當任圣杰打算去征服蒼山的時候,他以為這就像是去野餐一樣,卻沒想到這趟旅程有多艱險。
25歲的任當時正在云南旅行。他帶了把傘一些水和零食就獨自出發去攀登中國最險惡的山峰之一,再也沒有回來。
跟他一樣的缺乏經驗和裝備的戶外愛好者如今在中國快速增長。根據中國登山協會的統計,去年有44人在戶外運動時死于意外,數量是9年前的10倍。
就在任死去一個月后,又一個青年在蒼山失足。9月的時候又有旅客在此處迷路,只能報警求救。
“熱愛戶外運動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但是絕大多數不了解如何保護自己,”深圳山地救援隊的隊長石欣說到。他的團隊在蒼山找到了任的遺體。“政府也應該建立救援機制,防止悲劇發生?!?/p>
愛好戶外運動的上海小伙子任在出發后很快迷路了,又在返程的時候摔斷了左腿。
沒有地圖,和GPS,任用手機與外界聯系,卻無法說明自己的所在地。最后一條短信中,他說自己在一棵孤松下,需要直升機的救援。
當局動員了3000多人參與了救援,7月25日找到他的尸體的時候,任可能已經遇難3,4天了。
戶外運動在中國持續升溫,根據深圳登山協會的調查,8%的深圳市民時常參加戶外運動。“人們有經濟條件參加戶外運動了,但是還沒有樹立安全意識,”石說。
40歲的登山專家說任缺乏戶外運動的常識和求生技巧?!八┑镁拖袢ミh足而不是攀登一座高山,”他說。
蒼山夜里的溫度接近0攝氏度,任只穿了短袖短褲和旅游鞋。他的腿很可能就是由于旅游鞋打滑而摔傷的。
登山者應該攜帶足夠的水,食物,衣服,手機電池,如果有手電,指南針,折疊刀,哨子,火種,GPS就更加理想。
“而任沒有做好準備,也不知道該怎么在野外求生,”石說。他至少應該利用雨傘和背包給自己搭建一個臨時庇護所,使自己在接下來幾天的暴雨中好過一點。但是任沒有這樣做,當地也沒有一個專業的全職救護隊告訴他。
任本應該移動到高處和開闊處以便被人發現,但是,他卻拖著傷腿向山下移動,把自己藏在密林當中。
“他是一個健康的小伙子,本該堅持更長的時間,”石說。“我讀了他所有發回來的短信,一開始他還很樂觀,但是慢慢地變得虛弱了。我簡直無法想象在電池用完后,他有多么絕望?!?/p>
中國體育總局在03年頒布了“中國登山管理辦法”,要求在攀登西藏地區5000米以上的山峰和其他地區3500米以上的山峰,必須在當地體育局進行注冊登記。
官方會對登山者的資歷裝備和登山計劃進行考核和記錄。“任不應該單獨去登山,而且由于缺乏裝備和經驗他也不被允許去登山如果他登記的話,”次落,中國國家登山隊的教練,告訴本報。“但是好多人不愿意甚至不知道應該登記?!?/p>
雖然登記一般只需要不到1000元,一個星期就能完成,很多登山者寧肯偷登也不愿意登記?!昂芏嗳藢τ诘怯浂疾荒蜔?,但是真正的專業好手是一定會登記的,”次落說。他曾經完成了7大洲最高峰的攀登和南北極的探險?!皼]有一座山是安全的,貿然行事往往會有致命的風險?!?/p>
他去年曾去四川救援幾個偷登的人,但是至今也沒有找到?!吧絽^的范圍太大了,很難找,如果他們登記我們至少能夠知道去哪里找,”次落說。
任倒是發送了不少關于他行程路徑的信息,比如說最后見到的路標,行走的方向和時間等,但是在沒有專業搜救隊在第一時候解讀這些信息。
“缺少專業的救援隊是死亡人數飆升的另一個原因,”李舒平,前中國登山協會的救援專家說到。
據稱2004到2009已有200多人在蒼山地區遇險,但是當地仍舊沒有全職的專業搜救隊。當地也缺少足夠的警示標識和路標。參與救援行動的人數雖多,卻沒有有效的組織和管理。
李說,在四川云南西藏等山區應該常設救援隊,但是目前只有一些大城市有民間的救援隊。
北京的綠野救援隊就是其中之一。在去年他們出動了28次,有效救援9次。成立于03年,04年綠野曾因為資金缺乏而暫停,07年在慈善基金的幫助下重建。
現在資金仍舊是草根救援隊的最大難題。綠野負責人說救援隊的花銷一年至少40萬,捐款和贊助很難達到收支平衡。
同時,救援隊隊員的資質和水平的標準缺失也是一大問題。44歲的綠野負責人呂忠洪說大多數救援人員是戶外運動的專業好手,但是也不乏熱心的卻沒有專業技能的志愿者。08年就有一個志愿者在救援的時候摔傷了腰椎?!叭绾伪U暇仍藛T的素質和安全是草根組織的一大挑戰,”他說。
“我們不是全職的,也無法24小時待命,”他說。“最好是國家建立專業救援隊,我們可以在戶外救援技巧上提供幫助?!?/p>
中登協介紹官方已經開始就救援問題做調研,明年就可以出結果。今年三月,第一批資金已經發放到包括四川新疆在內5個地區,幫助其建立救援隊。深圳救援隊和北京的藍天救援隊已經一定程度上得到官方的承認。
“雖然死亡人數飆升,但是相對巨大的人口基數,戶外運動者畢竟是少數,但是雖然意外的不斷增加,政府必須要建立相應的救援機制,”李說?!拔蚁嘈?,草根的救援組織會起到很大的作用。”(中國日報記者 彭奕寧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