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9月2日報道:四個多月前的那場7.1級大地震給尼瑪江才的家鄉——青海省玉樹州帶來重創,而他現在已經成功重建自己的三摩提客棧。
三摩提是佛教用語,有心定于一境而不散亂的意思。該客棧在震前是玉樹當地最受歡迎的客棧之一,以純正的藏式裝飾風格和服務而聞名。
這絕不僅是一家客棧。其主人尼瑪,十年如一日地收集和研究玉樹民俗物品及傳統。他已經將客棧變成一個私人博物館,展覽他收藏的300多件傳統手工藝品,同時,客棧也是游客們進行文化交流的平臺。
“重建三摩提(現在的三摩提由草地旁的12個藏式帳篷組成)是一件苦中有樂的事?!蹦岈斦f。他今年37歲,是玉樹州職業技術學校的民俗學老師。
缺電缺人手使得重建變得格外棘手,他解釋道。
“但這是很有趣的事,因為我有機會將所學的建筑方面的民俗文化和傳統付諸實踐。” 尼瑪興奮地說道。
依照藏族傳統,在搭建帳篷或修建房屋前,應該拿著烏龜或烏龜殼繞地基一圈。
“傳說這樣水神才會保護這家人。”尼瑪說。
玉樹位于三江源地區中心,居住于此的多為藏族人。所謂三江源,就是指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地,這三條河流孕育了中國文化。
這個地方一直以來被譽為“地球上最后的天堂”。
然而,尼瑪說,如果他沒有走出廣袤的草原,絕不會意識到自己族人文化的美麗和價值。
1994年,尼瑪第一次離開家鄉,去青海省省會西寧上大學。
“當我遠離家鄉時,才感到自己對她的萬分不舍。”他表示,“我想念家鄉的親人和駿馬,高山和寺廟。”
1998年,畢業后的他回到玉樹,成為一名教師。他幾乎每天都爬山,聽當地的牧人講述高山和寺廟的傳說。
“我第一次意識到它們不僅是山和寺廟,而是我們文化的承載者。”
從此以后,尼瑪像著了迷一樣,開始收集、研究和宣傳當地的生活方式,歷史以及傳統。
他花了兩年的時間走遍玉樹每個角落,收集民俗物品,比如傳統服裝和手工藝品,同時用相片來記錄當地藏民的生活。
如果看到打扮非常藏式的陌生人,他會說服他們將服裝或飾品賣給他。
2001年,為慶祝玉樹州建州50周年,他舉辦了三江源民俗文化展,展出他的收集品。
尼瑪回憶道,盡管參觀者對展品很熟悉,但他們看到自己的民俗文化如此豐富時,非常驚訝,這才發現自己早已在現代化進程中無意識地丟失了很多民俗習慣。
“現在,大部分藏族年輕人都不再過傳統的游牧生活,對自己父母的生活方式也了解很少,比如搭帳篷和打酥油。”尼瑪說:“對傳統缺乏全面的了解,肯定無法理解其中蘊含的智慧?!?/p>
比如,尼瑪說道,傳統的藏族人會用打火石來點火。
“現在的許多年輕人習慣用打火機,還會抱怨在高海拔地區沒法用打火機?!彼f。
2001年的展覽過后不久,在一家美國基金會的贊助下,尼瑪去北京首都博物館學習了一年的文物鑒定,
后來,他成為中央民族大學的研究生,學習了三年民俗學,期間還在北京的幾所高校展示了自己的三江源民俗文化收集品和照片。
“我希望公眾能注意到三江源的豐富文化,和當地質樸的人們?!彼f。
來自公眾的認可會使當地人重視自己的文化和傳統,他解釋道。
2007年,尼瑪回到玉樹做老師。去年,三摩提客棧開張,且展出他收集的藏族藝術品和照片。
一半以上的收集品在四月的地震中被毀,只有130多件得以幸存,目前還在涅槃重生的三摩提中進行展示。
“我重開三摩提是為了繼續宣傳藏族民俗文化?!蹦岈斦f:“我很高興,越來越多的人都意識到,真正的發展是基于本文化的根,而不是偏離其本身?!?(中國日報記者 許琳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