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9月1日報道:懷有作家夢的人們也許不再需要絞盡腦汁爭奪有限的版面和編輯的垂青了。因為文學網站的興起,他們看起來只需要獲得更多的點擊。
然而,作品的文學價值之爭、海量寫作帶來的激烈競爭以及猖獗的盜版,都使得這份工作并不如想象般輕松。
28歲的王琛正攻讀她的法學博士學位,但她也是20多部小說的作者。她經常在文學網站www.17k.com發表作品。每名讀者需要為每千字支付3分錢左右的費用。網站和作者可以協商分成。
大部分文學網站都采取這種商業模式。 對于更新快和產量高的作者,網站還有不同程度的獎勵。
在中國,網絡文學已經是一個蓬勃的產業。
據《時代周刊》報道,掌握中國網絡文學90%市場份額的盛大文學年收入達1億元人民幣。而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網民總數已達4億,其中,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1.62億,占網民總數的40%多。網絡文學已經成為繼網絡音樂、視頻和游戲之后最受歡迎的網絡娛樂。 同時,手機閱讀和電子書的普及也為網絡文學提供了新的拓展渠道。
王琛開始網絡寫作純屬個人興趣。她現在也還是只在讀書的空余時間寫作。她擅長的題材是奇幻和宮廷故事,這兩類題材現在很受歡迎。
王小泉是17K的資深編輯,她在總結網絡文學的流行題材時說,男性讀者偏好玄幻、熱血類故事,要遇到很多美女,奧自己變得越來越強;而女性喜歡穿越、都市、灰姑娘的故事;年紀稍大一點的則愛看歷史題材。
中國最大的網絡文學網站—起點中文網的資深主編碧落黃泉認為,無論對哪一類讀者,能夠走紅的作品,首先就要有一定的創新之處。文化產品跟其他產品一樣,也是貴在創新。大家已經看膩的東西,除非找到的新的角度,不然很快就會被淘汰。
其次,需要一些有趣的懸念來吸引讀者繼續跟讀下去。
同時在創作的節奏把握上,還需要作者有極強的控制力。畢竟一個長篇作品,動輒就是上百萬字。如果劇情上做不到張弛有度,那么讀者也會很快陷入閱讀疲勞當中。
起點和17K都沒有硬性規定作者每天的寫作量,但是由于報酬和字數直接掛鉤,很多作者仍然投入大量時間更新作品。
碧落黃泉認為:“不可否認,更新數量比較多的作者,容易受到讀者的追捧。所以準確地說,作者更新數量的壓力,大多是來自用戶層面,也就是市場的需求。”
相比王琛,有些寫手則走得更遠,他們是全職的網絡作家。
29歲的府天曾是一名英文翻譯。2005年,從小愛看歷史書的她開始在起點發表歷史小說。很快編輯就找到她,希望她成為簽約寫手。
到了2006年,她靠網絡寫作已經可以月入7000元左右。她從原來的公司辭職,改為在家寫作,有時也接一些翻譯做。
目前她一天大概要寫6000字。在網絡寫手中,這是一個比較中等的產量。通常她會在8個小時內完成寫作,其余的時間用來查閱歷史資料。由于有一票忠實粉絲,她現在月收入已經過萬。
府天毫不諱言她對這份工作的熱愛。
她說:“可以把自己的興趣變成工作是一件幸運的事。很多公司加班都不一定有加班費,可是在網上寫作,點擊率是實實在在地和收入掛鉤的。”
府天已經出版了16本實體書了。這在網絡寫手中不算什么新鮮事。有些人的作品還被改編為影視作品。
何煒是四川文藝出版社的文學圖書編輯室主任,她去年經手的書籍中有三分之一來自網絡文學,主要都是校園題材和愛情故事。
有些網絡寫手的書甚至引領了出版界的潮流,比如天下霸唱的《鬼吹燈》系列和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就引爆了盜墓和歷史題材,有無數的跟風者。
即便如此,在傳統文學界,對于網絡文學的價值,仍存在爭議。《暗算》系列的作者麥家就曾說過:“99.9%的網絡文學都是垃圾。”
對此,資深專欄作家、編輯韓浩月不能認同。
他認為:“網絡文學語言直白、幽默、充滿想象力。它也許不夠深刻,但是貼近生活,充滿了生活的細節。”
碧落黃泉則表示,作者是供應商,讀者是消費者,市場將會選擇優質的作品。
他說:“作者的一切商業化創作活動,終將會經過市場檢驗。由消費者用貨幣投票來決定優勝劣汰。所以在產量與質量的平衡上,市場這只無形的手會起到最為關鍵的調節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網絡作品是連載的,讀者有充分的選擇權,如果作品質量下滑嚴重,讀者會選擇拒絕為后續內容付費,這正是網絡作品質量保持的關鍵。”
來自浙江的寫手JAS認為網絡寫作是提高寫作水平最好的方法之一。
她說:“讀者的反饋非常及時,量也非常大。他們的鼓勵是我一直寫下去的動力,而當你持續地寫,進步會非常快。”
傳統文學界也有一些樂觀的聲音傳來。
在今年4月舉行的中國作協會議上,作協主席鐵凝說:“網絡文學的興盛顛覆了傳統寫作的話語霸權,給了每一個想通過寫作來表達自己或證明自己的人一個非常便捷、也更平等的平臺,這是好事。”
鐵凝表示,自己曾當過兩三次網絡文學大賽評委,在讀參賽的網絡文學作品時,感受非常多,這些作品文字里流露出的真摯情感,還有與作者內心貼得那么近的鮮活的語言,恰恰是傳統作家缺少的,應改進的。
而從今年開始,網絡文學獎也可以參與魯迅文學獎的評獎。
相比作品文學價值的爭議,JAS和她的同伴們最頭痛的其實是盜版問題。
很多網絡小說出現后30分鐘內就會被盜鏈或者復制到免費網站上。有些著名寫手一推出新作,立刻就有專門的寫手在其基礎上撰寫前傳或續集以吸引眼球。更有甚者,有些作者發現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作品已經被盜版書商“出版”了,這些裝幀粗糙的書在路邊的書攤上以低價出售。
JAS的遭遇則更曲折。她的一部小說被改編為電影,但導演在合同規定期限2年后才付清費用,并且影片在海外參展時,并沒有如合同規定在片名字幕注上JAS的名字。
她說:“許多時候寫手們也就讓事情過去了,因為盜版太多,我們也沒有那么多時間和精力一一去追究。”
有些網站會幫助簽約寫手維權,但是面對大量的盜版網站和作品,他們的精力經常也只能放在重要的寫手和作品上。
韓浩月認為,傳統文學界面臨同樣問題,但是因為操作相對簡便,網絡文學界的盜版現象非常嚴重。
府天覺得,看到自己的書被擺在地攤上賣是一種很大的傷害。她期待著相關法規的完善。
“能通過正規途徑出書我們會很自豪。畢竟,在書架上有一本自己的書,感覺很好。”
英文原文請見:
http://www.tsdianying02.cn/life/2010-09/01/content_11237180.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劉瑋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