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8月27日言論版文章:8月16日美國防部發表了對中國軍隊評頭論足的年度報告。這一報告是根據美國會《2000年的國防授權法》[Section 1201 and 1202 of the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00 (P.L. 106-65).簡稱2000 NDAA]的要求,每年向國會的4個委員會(兩院武裝力量委員會和兩院國際關系委員會)提交有關中國軍事力量發展情況的報告。根據《2010年的國防授權法》,今年的報告更名為《涉華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此次更名是為了合并國防部提交給國會的內容相似的報告,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勞動,提高工作效率。與以往報告相比,報告的內容與基調沒有大的調整,但用語比較溫和。對中國軍隊在維和、人道援助、救災以及打擊海盜活動等方面作出的貢獻給予了正面的評價,也強調了保持穩定的兩軍關系的重要性。
然而,像往年一樣,美國防部今年發表報告也引來了中國國防部(代表軍隊)和中國外交部(代表國家)的抗議。中國為什么要反對這個報告?首先,美國會是在一個特殊的歷史背景下通過法案要求國防部提交年度報告的。1999年美國國會出臺了《考克斯報告》,指責中國竊取美國的軍事技術;美國內大肆炒作“李文和”間諜案;中美關系因美軍轟炸中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而陷入低谷,兩軍關系則完全停止。國會在反華、疑華甚至仇華氣氛相當濃厚的情況下,出臺了阻礙和限制中美軍事交流與合作的法案。到今年10月5日,這個法案已經通過11年了。在這么長的時間內,中美關系得到了全方位的發展。事實也一次又一次證明,一個長期健康穩定的中美關系,越來越離不開健康穩定的兩軍關系,而這個法案始終是妨礙兩軍關系健康發展的絆腳石。這是因為,法案要求對中美軍事交流與合作領域進行限制、公布年度報告、審查年度交流內容、評估發展軍事關系對美國安全的危險等,都是出于懷疑、敵意和防范。從這些規定中,中國看不到友好的態度,看不到合作的前景,甚至看不到互信的愿望,當然也不會對軍事關系的真正發展有多少期待。同時,將兩個平等國家的軍事關系置于其中一方的法律制約之下,這種做法本身也有失公允。
其次,國防部軍力報告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評估大陸與臺灣的軍力對比。中國反對任何外來勢力干涉臺灣事務,堅信海峽兩岸的中國人有能力、有智慧和平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近幾年來,美軍力報告反復強調兩岸軍事力量的對比已經、并繼續朝著有利于大陸的方向發展,并詳舉大陸進攻臺灣可能采取的種種方式。特別是在近兩年兩岸關系出現緩和之際,繼續強調臺灣出現軍事沖突的可能性,不能不讓人得出軍力報告在為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制造輿論的結論。今年的軍力報告還強調對臺售武是美國長期堅持的政策,對中國以中止軍事關系作為懲罰措施表示不滿。美國的邏輯是:我們已經向臺灣賣了30年的武器,為什么中國還不能習慣?為什么中國還要抗議?為什么中國還要中止軍事關系?不知道美國政府是不是真的認為一件錯事連續做30年就會變成好事,受害方就應該心悅誠服地對此表示歡迎?
再次,美國防部軍力報告每年要就臺海安全形勢、中國軍隊的規模與能力、解放軍作戰理論的發展、中國為提升軍力獲取的先進技術、中國對外軍事交往等諸多專題進行分析,內容涉及中國的大戰略,軍事戰略,作戰思想,軍隊現代化的目標、趨勢和資源,各軍兵種發展戰略與實力,重要武器裝備的發展態勢等,其中不乏對中國和中國軍隊的種種指責。指責之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軍隊現代化提供了充足的資源。盡管今年的報告引用了奧巴馬總統關于中美“并非注定是敵手”的提法,報告仍然認為目前有很多不測因素可能會使中國背離和平發展的道路,而在此情況下美國必須關注中國軍事能力的發展。這種擔心有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表現出了對一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的根深蒂固的懷疑和防范,而這正是從根本上影響中美兩軍關系的發展的因素。指責之二是:中國發展軍事力量的意圖和實力都不透明。而事實上,中國政府和軍隊近年來通過定期發布國防白皮書,設立國防部新聞辦公室和開設國防部網站等各種措施,在不危害國家安全的前提下不斷增加軍事透明度。中國軍隊將來還會進一步開放和透明。但是,透明和開放過去不是、將來也不會是外部壓力的結果;而是軍隊改革和發展的結果。指責之三是:中國的軍力發展會影響地區力量平衡,影響亞太安全與穩定,甚至影響全球軍事力量的平衡。對這種刻意渲染的“中國軍事威脅”,中國軍隊也堅決反對。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面對錯綜復雜的安全環境,有多樣化的安全需求,必須發展能滿足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的軍事能力。擁有這樣的軍事能力,是任何主權國家的合法權利,也是中國軍隊的應盡職責。美國沒有權力對別國行使自己的權力指手劃腳。指責之四是,中國正在發展所謂“超越臺灣”(beyond Taiwan)的軍事能力,特別是在西太平洋第一、二島鏈之內的“反介入”(anti-access)和“區域拒止”(area denial)能力,對美國在該地區實施軍事行動構成越來越大的威脅。本文不準備評論《報告》對中國軍事能力的分析是否準確,只想指出一個基本的事實:“反介入”行動針對的是“介入”行動 。美國想在什么情況下(scenario)保證其在第一、第二島鏈內的軍事“介入”不受干擾?這種“介入”又將針對誰?眾所周知,美國對臺灣有一個模棱兩可(ambiguous)的防務承諾,只要這個承諾還在,解放軍的能力發展到什么樣的程度,都不能算是“超越臺灣”。
仔細閱讀美國防部這些年發表的軍力報告,還可以看到一個永恒的話題,就是在解讀中國的軍事戰略時,往往強調中國軍官和軍隊院校高度重視對中國古代兵法的學習和研究,因此中國軍隊形成了重視謀略,推崇欺騙的戰略文化,追求“隱真示假”,主張“突然襲擊”。這種重視謀略與欺騙的傳統還被當作中國軍隊不透明的重要原因。2005年的軍力報告甚至將解放軍建國以來實施的所有重大對外軍事行動,包括抗美援朝、對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蘇邊界沖突和對越自衛反擊作戰,都作為中國運用戰略欺騙、達成“突然性”的例子。這樣就制造了一種先入為主的偏見,即中國政府和軍隊的宣示政策(declared policy)有可能是“戰略欺騙”,沒有多少可信度。不消除這種偏見,中國把自己的戰略意圖表達得再清楚,也是沒有用處的。
總之,美國每年用一份涉華報告對中國軍隊橫挑鼻子豎挑眼的做法,已經不適用于中美戰略關系的發展現狀,不利于兩軍互信,不利于長期穩定的軍事關系,中國政府、軍隊和人民對此一定會表達強烈的反對。(作者為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 姚云竹少將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