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消息:英文《中國日報》7月28日評論部文章: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東西方應當各自調整經濟機構,以繼續推動經濟發展。
在討論中國應當在國際經濟新秩序中扮演何種角色之前,我們首先應當就金融危機后的國際新秩序概念達成一致。
在中國古代哲學中,最好的行為方式是平衡與妥協。反之,過猶就會不及。
因此,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我們需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平衡儲蓄與開支。我經常取笑美國朋友說:“你們美國人花明天的錢享今天的福;而我們中國人是今天攢錢,明天享福。這就是你們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
故而,我認為應當平衡儲蓄與消費之間的關系。東方人應當減少儲蓄增加支出,與之相反,西方人應當增加儲蓄減少開支。 如此,國際社會就能達到一種整體的平衡。
第二,應當平衡國內需求與對外出口。東方國家應當改變目前的經濟發展模式,向消費主導型經濟轉型。
經濟模式的轉變必然伴隨陣痛,但是對于提升國民的整體購買力卻至關重要。為了實現經濟轉型,我們需要做很多事情,如提升員工工資和其他福利待遇。同時,要建立完備的信用體系,以提升國民的購買力。
有種說法認為,只要增加人民幣匯率就可以提升國民的購買力。其實不然,中國的進口貨物中,消費品比例不足20%。因此,增加人民幣匯率,只會對國際購買力有所影響。而中國要提高的是國內購買力,而非國際購買力。
第三,需要平衡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之間的關系。眾所周知,金融衍生品是一柄雙刃劍,其一方面可以減輕金融危機的沖擊,另一方面又可能會淪為投機工具。
因而,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是一對相互補充,又相互制約的矛盾體。鑒于此,我們在鼓勵金融創新的同時,應當避免衍生品市場的過度投機。同時,國際社會應當一同努力,防止過度投機。
第四,應當平衡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實體經濟主要依靠有形的資源,而虛擬經濟主要依靠信貸體系能無形資源。
我們需要平衡二者的關系,不僅僅是通過高的利息率或回報率。雖然高利息率可以十分有效的幫助你吸納資金,進而投資獲利。但是,高利息與高風險并存,如果回報率高于利息率固然可喜,但是一旦低于利息率,就會陷入麻煩之中。
對于后一種情況,你就會遇到流動性問題,無力償還貸款。中央銀行在實行貨幣政策之時,不能僅僅將調節通貨膨脹作為唯一的目標。因為像如股市、樓市等虛擬經濟會吸納大量的流動資金。
在樓市和股市繁榮之時,會出現低通脹的假象,美國2002—2006年就是這樣的情況。但是,如果形勢一旦發生變化,股市與樓市的流動資金向更大范圍的經濟釋放,就會造成嚴重的通脹問題。因此,在討論虛擬經濟之時,我們必須考慮到這一點。
最后,需要平衡可持續發展與經濟快速發展之間的關系。從長遠利益而言,應對氣候變化遠比復蘇經濟重要。通過發展新能源,我們可以取得一箭三雕的效果。
其一,新能源可以減少目前不斷加大的石油需求的壓力;其二,可以減少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最后,我們可以通過纖維和半纖維提取生物能,減少對玉米和甘蔗的利用。新能源必將成為下一次工業革命的重中之重。
中國眼下正在制定長期的新能源利用計劃。 目前,中國發電裝機容量為7億千瓦, 而其中70%來自火力發電。到2020年,中國發電裝機總容量將達到14億千瓦,屆時火力發電裝機容量將會減少到總體的55%。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必須加快水能、核能、風能以及太陽能和生物能的發展。目前,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僅為1000萬千瓦,而到2020年,將增加到6000萬千瓦。同時,風力發電裝機容量到2020年將會達到1億千瓦。
同樣,中國在節能減排方面也有長遠的規劃。到2010年底,中國單位GDP的能源消耗將減少20%。到2020年,中國在2005年的基礎上將碳濃度減少40%到45%。
以上的舉措證明,中國正在努力發展新能源,應對氣候變化。同時,中國這樣一條環境友好的經濟發展道路,對于整個世界的可持續發展也顯得至關重要。
英文原文請見:
http://www.tsdianying02.cn/opinion/2010-07/28/content_11058574.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前副委員長成思危 編譯 劉江波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