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7月23日報道:在公眾對全球規模最大、耗資最巨的水電工程三峽大壩防汛作用的質疑日漸增多之時,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的一名資深工程師今日回應說,大壩的“防洪能力是有限的”。
三峽水利樞紐梯級調度通信中心副總工程師趙云發22日對中國日報記者透露,按照設計,這座花費上千億元的大壩主要承擔的,是為湖北荊江河段和湖南城陵磯地區提供對流量在每秒83700立方米以下(即百年一遇)的洪水的防御任務。
“三峽大壩只有221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它不是可以無限防洪的。另外,按設計,它的保護范圍也是有限的……如果水量超過122000秒立方,那該討論的就不是它發揮不發揮作用的事情,而是大壩自身安全的問題了。”趙云發說。
這是對圍繞大壩功能的又一輪爭議的最新官方回應。官員們希望三峽大壩工程能顯著提升中國的防洪和發電能力。
過去幾天里,對大壩防洪能力的四篇官方新聞報道得到了網民的廣泛關注。
第一篇新聞稿發于2003年6月,聲稱三峽大壩“固若金湯,可以抵擋萬年一遇洪水”;四年后的第二篇稿,則將該數字改成了“千年一遇”;而在第三篇發于2008年10月的新聞里,標題又變為“三峽大壩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到了本周二(22日),央視網的一篇稿件則題為《三峽蓄洪能力有限》,內文呼吁公眾“勿把希望全寄托在大壩上”。
趙云發解釋說,三峽大壩能保證在超萬年一遇(122000秒立方)的洪水前不垮壩,在千年一遇(10萬秒立方)的洪水前不運行失常。但就其抗洪能力而言,仍是在百年一遇(83700秒立方)的洪水范圍上下。
在周二接受中國日報獨家專訪時,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董事長曹廣晶也表示, “即使是百年一遇的洪水,我也能完全保證它(大壩)的安全”。
當日早晨8時許,洪水以每秒70000立方米的流量抵達三峽大壩。經調蓄,洪水流量被削減到40000立方米/秒左右。這是三峽工程于2008年建成后迎來的首次大規模洪峰。洪水的峰值超過了1998年的洪水規模 – 共有4150人在那次洪水中遇難。
作為一名1985年就加入時稱“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的“老水電”,三峽集團公司董事長曹廣晶表示,實踐證明,大壩的各種設施都“很完備,無需調整”。他說,在八月份的汛期即將到來之際,下一步的工作是要提高天氣預報的能力。
水利部副部長劉寧早先稱贊說,三峽工程是長江治理的“關鍵性控制工程”。而曹廣晶表示,大壩還遠未發揮其潛力。
“這次洪水雖然峰值高,但頻率小,只相當于不到二十年一遇的洪水,水量也是相對小的……三峽還遠遠沒有展示出它全部的防洪能力。”他說。
截止2008年底,三峽工程累計完成的動態投資已達1815億元。但一些公眾和專家仍不斷提出質疑,稱工程致使庫區周邊地質災害增多、水質惡化。46歲的曹廣晶說,這些質疑“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他說,工程啟動之初的可行性報告和開工后的各階段評估都已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反復驗證。而十幾年來,國家和相關省市政府也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地質災害的治理工作。
“極端天氣和大的自然趨勢不是三峽大壩可以控制的。”曹廣晶說。
他還同時反駁了媒體早些時候對三峽公司2008年曾“在汛期蓄水發電”的報道。“所有相關工作都是要經過國家防總統一調度的。任何一家企業都沒有授權。”他說。
三峽大壩位于湖北宜昌,其測控系統可覆蓋長江上游100萬平方公里中約六成左右的流域面積。
英文原文請見:
http://www.tsdianying02.cn/cndy/2010-07/23/content_11038974.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胡亦南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