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7月22日報道: 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氣候司本周二(7月20日)召開會議,探討在中國開展碳交易試點的具體做法,以兌現我國到2020年將碳強度下降40-45%的承諾。
據參會人員透露,該會議由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主持,相關部委、研究機構、企業及環境交易所參會。
會上各方達成共識,在中國積極開展碳交易試點勢在必行,相關工作預計將在十二五期間展開。但對于具體實施的路徑,即試點是在某一行業還是在某一地區進行,各方還存在較大分歧。
參會人員一致強調,在國內開展的碳交易試點是中國自主的努力,應該與國際上的氣候談判進行嚴格區分。按照《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原則,中國不承擔強制減排二氧化碳的義務。
業內人士分析,在十一五期間,我國主要依賴行政手段完成節能減排的任務。例如,為實現到2010年將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標,全國千家能耗大戶分別與中央政府簽訂節能減排責任狀。
但隨著能耗的不斷增加,行政手段的成本將越來越高,因此必須通過市場手段進行必要的補充。據參會人員透露,這也是周一會議上與會人員達成的共識。
獨立政策觀察家喻捷對《中國日報》表示,公平公正的分配碳排放相關權益至關重要,而這需要對過往的碳排放數據有比較清晰的記錄,因此設計一個適用于中國的碳排放交易體系將是很復雜的過程。
因此她建議試點的行業或者地區范圍應該控制在一個比較小的范圍內。
“試點的目的是探索相關制度的建立,設定游戲規則,并盡可能的改善,而不是一味擴大參與的范圍。”喻捷說。
在過去的兩年內,我國一直在自愿碳市場上開展有益嘗試。去年8月,我國第一單自愿碳交易在北京環交所完成,上海一家汽車保險公司購買了奧運期間綠色出行項目產生的8000余噸碳中和指標。
發改委氣候司孫翠華處長此前曾表示,我國關于自愿碳減排交易規則正在積極制定中。
英文原文請見:
http://www.tsdianying02.cn/cndy/2010-07/22/content_11033477.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李婧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