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7月22日報道:馬術耐力賽是一項挑戰騎手和其馬伙伴身體和精神極限的運動。
黎明破曉,馬匹成群結隊伴著晨曦出現。而在不遠處,當地的馬夫正急匆匆地將馬鞍和韁繩套在他們最得意的馬上。慢慢的,日頭漸漸高升,照亮了蔚藍的天空,而那些逐漸消散的圓頂帳篷上的露珠將蒙古包的掛毯妝點的分外美麗。
這里正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的巴音布魯克草原,中國最美麗的草原之一,也是第二屆巴音布魯克天鵝湖國際馬術耐力賽的舉辦地。
在去年舉辦的第一屆國際馬術耐力賽中,騎手要乘著耐力好的蒙古馬,在一日的時間里完成150公里的比賽長度。最終,超過6%的參賽馬匹死于虛脫。
今年,國際馬術耐力賽的主辦方決定依照國際馬術聯合會制訂的行為規則行事。那亦意味著在此次馬術耐力賽中,馬匹的健康必須放在首位。
亞洲馬術聯合會何乃裕認為這一措施是有益的,在記者的電話訪問中他評價道:“這一改變會提高當地馬術運動的聲譽。”
這次馬術耐力賽,超過100位來自國內外的選手參加。依照國際馬術聯合會的規定,比賽時長為一日,分四個賽段進行,總長80公里。此次比賽設有多個獎項,如最佳個人獎,最佳團體獎,最佳女騎手獎,最佳馬匹狀態獎,獎金總額55.6萬(8.2萬美元)。
而我,作為新加坡騎手參賽代表,在比賽還未開始時便遇見了一座“大山”:馬匹與騎手的配對組合采取抽簽方式決定。對于只有業余水平的我來說,這種配對方式大大增加了比賽的難度。在馬術耐力比賽中,馬匹和選手融合的越好,獲勝的幾率越大。可此配對方法卻減少了騎手和馬匹和選手的融合時間。
第二座“大山”出現在比賽中,依照國際馬術聯合會規定:出于保護馬匹不被虐待的目的,禁止騎手對馬匹揮鞭。所以,我只好更多地依靠騎術控制座下的馬匹。
有關馬匹保護的制度不只此一。依照國際馬術聯合會規定,賽途中騎手與馬必須中途休息;比賽途中必須放置供水點;在開始新的賽段時,獸醫要對馬匹進行檢查。若檢查時發現馬匹的脈搏率超過每分鐘64次,乘該馬的騎手則被褫奪參賽資格。
可這諸多的規定并沒有阻擋騎手的熱誠,開始比賽的信號旗還未揮下,站在賽道上等待的騎手就已經摩肩擦掌,爭著搶著奪取最前的起跑位置。
比賽開始的頭幾圈,我采取緊跟著專業的騎手的方法,誰知許多選手與我心有戚戚。于是,開始信號旗一揮后,我就和其它選手在跑道上擠成一團,如狂風般卷過頭16公里的路程。
在一個馬術運動日趨復興的地區,馬術耐力賽已被看成是最流行的項目。
“采取馬術耐力賽國際標準可以使得這一運動再度流行。”中國馬術協會新聞發言人烏扎拉評論道,他同時是中國馬術網的創辦人之一。
來自重慶的比賽選手曹華和同伴一起參加馬術大賽,他說:“半年前我才開始學習馬術,但我被這一運動深深地吸引了。來這之前我沒想過這兒的馬會如此好,巴音布魯克是個美麗的地方。”
新疆體育局局長,新疆馬術協會主席阿扎提-吐爾遜表示今年的國際馬術耐力賽不單單是一場比賽,“我們希望,通過此次耐力賽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這兒豐富的馬文化和馬資源。”
除了從未被破壞的大草原,巴音布魯克還擁有一個超過300平方米的天鵝湖——中國惟一的天鵝自然保護區。
雖面對如此勝景,但超過三個小時的比賽已經讓我筋疲力盡、氣喘吁吁,早沒了看風景的興致。我那毫無知覺的四肢麻木地架在馬上,一顛一顛地移動。與之相比,座下的馬兒倒是愜意的很,正以它那沉穩、有韻律的步伐展示了蒙古馬匹血統的力量。
在比賽中,許多在頭幾圈領頭的騎手因為沒有足夠的休息時間,拼著高于每分鐘64下的脈搏率在賽馬場上競賽,最終在最后幾圈時敗下陣來。而那些控制脈搏率的選手則大獲全勝。如今看來,真是不得不承認騎術比賽中掌握顛簸韻律的重要。
比賽開始三個小時,冠軍產生,一個當地的騎手。
三小時后,我終于沖過終點,成為了55個跑完全程的一員。
比賽已經結束,冠軍業已出現,但其實無論何者折桂,今日賽馬場上的馬匹都是最大的贏家,因為此次比賽中,它們無一精疲力竭而死。
英文原文請見:
http://www.tsdianying02.cn/cndy/2010-07/22/content_11033521.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新加坡籍外國編輯 Alexis Hooi 編譯 龔婉雯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