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7月21日報道:據預測,國內米價未來可能要持續七月初以來的上揚態勢,而今夏我國南方普遍爆發洪水自然災害,可能會導致糧食生產進一步減產。
據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官方網站中國糧網(cngrain.com)披露,由于持續降水以及病蟲害的影響,今年我國米的總產量要下跌10%,而部分糧食主產區的產量跌幅預計可能深達20%。
該網站還指出,而今年早稻的收割時間也要比正常年份推遲7至15天。
“目前的情況比預計的要嚴重,而且早稻收割的推遲也會對晚稻的收成產生不良影響,現在晚稻還沒有開始插秧,”上海中期期貨經紀有限公司分析師經琢成表示。
本周二,鄭州商品交易所(CZCE)交投最為活躍的早秈稻期貨1101合約比周一收盤價上漲0.05%,以2146元/噸收盤。
該合約自七月初已累計上漲3.7個百分點,而在之前4月22日至6月30日期間已經接連下跌了5.7%。
“預期中的早秈稻產量下跌,可能會吸引來更多投機資金涌入市場,將未來價格推至新高,”萬達期貨有限公司分析師丁孫亞指出。
據農業部介紹,到7月12日,惡劣天氣條件已經沖走了8個省市、超過113萬公頃糧田的收成,影響范圍包括河南、江西這樣的國內稻米主產區。
分析人士認為,糧食供應上的缺口可能會進一步推高米的收購價格。
中國是世界上米消費量最大的國家,而國家也為糧食收購制定最低收購指導價,當市場價格低于國家收購價水平時,政府負責以指導價收購糧食,保護種糧農戶利益不受損。
今年稻谷類最低指導收購價為每噸1860元。分析人士預測,湖南省的指導收高價可能會超過1900元/噸。
但同時經琢成也表示,種稻農戶今年賣糧的積極性可能不高,因為他們可能會效仿麥農做法抬高價格門檻,從而制造稻谷供應短缺。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今年糧食儲備量巨大,再加上今年的種糧面積也有所增加,這些因素應該能彌補供需缺口,部分抵消糧食減產帶來的沖擊。
丁孫亞認為,目前稻米儲量處于較飽和水平,此外,糧價過熱的情況也有可能會有所“退燒”;如果今年洪水退去之后緊接著又是干旱,那么今年晚稻減產的情況可能會雪上加霜。中國日報記者 周研 編譯 張隕璧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