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7月20日報道:一年四季,風霜雨雪,嚴寒酷暑,在崎嶇的東山地區郵路上你都可以見到衛紅光騎自行車送郵件的身影。
“我愛這份工作,每天送送郵件,照顧一下需要幫助的村民,”44歲的衛紅光說。
衛紅光是山西太原東山地區的一名鄉村郵遞員,他負責的郵政線路上有9個村莊、3萬多名農民。從1987年起,這條近60公里的山路他已走了23年。他和他那輛綠色郵政自行車經歷了鄉村路上的崎嶇坎坷,見證著郵政服務和村民生活的改變。
衛紅光出生在山西沁縣的一個小山村。身為軍人的父親常年隨部隊駐扎在外地,童年的他很少能見到父親。在那個年代,寫信是家人與父親唯一可行的通訊方式。每天,剛剛上小學的衛紅光都會去村里小賣部看看父親有沒有來信。郵遞員通常會把全村的信件都放在小賣部。
“每次看到穿綠衣服的郵遞員,或是他那輛綠色的郵政自行車,我都高興的不行,因為他可能帶來了爸爸的消息,”衛紅光回憶著兒時的快樂時光。“那時我就想,要是我也能做個郵遞員,穿上那身綠衣服,該有多威風。”
盡管父親直到去世也沒能回到家,衛紅光從兒時起就夢想著當個郵遞員,夢想著能騎上那輛綠色自行車。
21歲時,他離開家來到省城太原,在郊區的小郵局里干上了鄉村郵遞員的臨時工,沒想到一干就干了一輩子。
每天清晨,衛紅光騎著那輛綠色自行車離開郵局,后座兩邊掛著兩個重達70多斤的大郵袋。郵袋里裝著一千多份各種報紙和七八十份信件,后座上面還綁著堆得像小山一樣的包裹。騎著這樣的自行車,需要雜技演員一般的高超技巧。
山西位于多山的黃土高原丘陵地帶,衛紅光所走的郵路,多是崎嶇不平,溝溝坎坎的土路。在坡度大的地方,他不得不推車行走,甚至扛著自行車和全部郵件翻過小山。再加上中國農村地區絕大多數家庭沒有信箱,他需要敲開每個顧客的家門,把郵件送到顧客的手里。
這意味著衛紅光每天要上下自行車至少200次,每兩個星期就要更換一次磨損的車閘,每三個月就要換一次補了又補的車胎。
23年,他騎壞了10輛自行車。
“當上郵遞員才發現,這個工作非常辛苦,”衛紅光一邊說,一邊在山坡上一片空地的樹蔭下休息。
這時已經是下午兩點,在去下一個村子送信之前,他停在路邊享用這頓并不豐盛的午餐——兩個餅子一瓶白開水。這樣的午餐他已經吃了23年。
“盡管辛苦,但我還是喜歡這份工作,”他咧著嘴笑笑說。“我考慮過換工作,但那些工作我都不喜歡。”
太原市郵政局收投服務局解放路分局局長彭素梅告訴記者,我國百分之九十的郵件都是郵遞員騎自行車送到家家戶戶的。除了那些太大和太重的由汽車送達的郵包,包括衛紅光跑的郵路在內,解放路分局所轄的20條郵路上幾乎所有的郵件都是通過自行車投遞的。
衛紅光一周工作六天,只有周日能休息,甚至是春節都不例外。他一個月收入900元。
他的脖子和腿上有不少傷疤清晰可見,那是他多次雨天失足滑下山坡、被村民的狗偷襲時留下的“紀念品”。
衛紅光和他的同事們并不是個個都像運動健將,但他們曬得黝黑的皮膚和敏捷的動作也讓他們異于常人。
“當我把郵件送到村民手里,看到他們臉上的笑容,我付出的一切都值了,”他說。
在衛紅光投遞郵路最遠的西嶺村,曾經十幾年只有一戶人家訂了一份報紙,山西法制報,其他信件很少。為了送這份報紙,他每天要多花兩個小時、爬兩座山。
“我們是村里唯一的報紙訂戶,起初我們沒想到衛師傅能堅持每天送報,”40歲的村民胡林鳳告訴記者。“是他的堅持,讓我們一訂就訂了十幾年。”
胡林鳳說,村里近些年訂報紙的人越來越多。像很多人家一樣,胡林鳳和她丈夫今年也給自己的孩子買了電腦、接通了互聯網。“盡管通訊越來越發達,但我還是喜歡看紙質的報紙,”胡林鳳說。
和其他郵遞員一樣,衛紅光送信時常會遇到“死信”。按照規定,這些收信地址不明的信件可以退回給發信人。但是衛紅光憑借自己的經驗和對郵路的熟悉,工作至今沒有發生過一封“死信”。
他還自愿代村民購買化肥、種子、藥品等生活日用品,再把這些東西送到村民家里,不收一分錢。
“衛師傅是個好人,村民們都信任他,把他當自家人,”長溝村55歲的村民王輔本告訴記者。王輔本幼年時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右臂,衛紅光義務為王輔本開的小賣店進貨二十多年,解決了他行動不便、進貨難的問題。
“這對我來說就是順手的事,但可以省去村民們不少麻煩,”衛紅光爽朗地笑著說。
衛紅光從事郵遞員23年來,累計行程超過40萬公里,投送報刊郵件900多萬件,沒有延誤過一個班期,沒丟過一件郵件,沒有發生過一例用戶有理由投訴,投遞郵件準確率百分之百。
今年五一勞動節前夕,他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我小時候,人們和外界唯一的溝通方式就是寫信。隨著手機和電子郵件的流行,現在寫信的人越來越少了,”衛紅光無奈地笑笑。他現在投遞的多是銀行對賬單、商業信函和越來越多的訂閱的報紙雜志。
“科技的發展改變著人們的生活,這是不可阻擋的趨勢,我并不擔心。”
他所擔心的是郵遞員這一古老職業的未來。衛紅光的同事多是中年人。
“因為太辛苦又掙得少,當地的城市居民沒有人愿意干郵遞員。許多外地青年來應征,但干不了多長時間也就離開了,”他嘆著氣說。
英文原文請見:
http://www.tsdianying02.cn/cndy/2010-07/20/content_11021930.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蘭天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