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6月18日報道:一個塑料瓶,或許有很多辦法循環利用它;但是上千個塑料瓶,可能就讓人頭疼了。
兩千多個塑料瓶,在夏宇和他朋友的手中,卻有別樣的用處。
夏宇,36歲,是湖南省湘潭市“聚一堂”茶樓的老板,店里日積月累上千個塑料瓶。
以往這些瓶子大多賣給廢品站,或者閑置。當2010年上海世博會來臨之際,夏宇和他的朋友們,用2010個塑料瓶做成了一艘漂流船。
夏宇的計劃是和朋友們在這艘塑料瓶漂流船上,從湘潭出發,順著長江進入世博園,全程1500千米。
2010年5月1日世博園開園的這一天,夏宇和他的朋友們從湘潭出發了。
很多人覺得這是個匪夷所思的想法。畢竟,這條“船”幾乎很難稱得上是一條真正意義上的船。瓶子由鐵絲捆綁在一起,再加上一個木頭架子,就成了船的主體結構。船體7米長,2米寬,看上去更像是一條小筏子。造這條船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總造價約2000元。
在起航前,夏宇也曾在不同的水域上試驗過船的安全性,并認為乘著它航行1500千米是個可行的計劃。可是真正的行程比試驗要更加艱難。每天平均走40公里水路,必須戰勝漩渦,激流,險灘。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到了夏天,長江流域的許多航段都有洪峰來襲的可能。
夏宇一直熱愛戶外互動,可是漂流長江的計劃并不只是為了好玩。他打算在整個航行的過程中考察長江流域的水體污染。
“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活動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夏雨說。“人們總說要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我覺得這不是一句大話套話。要想真的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從小處著手,比如和沿途的漁民、沿岸的居民溝通,倡導大家不往長江里扔垃圾。”
夏宇的船上掛著一面船帆,上面畫著此次航行的路線圖,并寫著“低碳生活,美麗世博”八個鮮艷的大字。小船上也并沒有太多的空間放置廚房或者洗手間。很多時候,要滿足必要的生理需求,必須得等到傍晚船靠岸。
為了安全起見,小船從不在夜間航行。到了晚上,夏宇和朋友們因地制宜,尋找休息的處所。在城市找附近的旅館;在農村借宿農家;到了人煙罕至的地方,就住在帳篷里。
雖然越走越遠,可是人們的懷疑并沒有消失。“有一些網友也表示過想幫我們劃船,但是到了約定的時間和地點卻并沒有出現。我想可能是他們真的有事情來不了,也不排除有一些決定不安全,最終決定不參與,”夏宇說。
沿途上夏宇的小船也吸引了不少眼球,人們也都只觀看,甚至喝彩,但很少嘗試。
“沒有人相信我們真的能走這么遠,”夏宇說。“一開始,沒有人相信我們會過洞庭湖,但是我們過了;沒有人相信我們會到長江,可是我們到了武漢,過了九江。”
隨行的朋友們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逐漸離開隊伍;到九江的時候,夏宇和朋友黃寅繼續余下的行程。
更糟糕的是,因為勞累,黃先生生病了,小船不得不在彭澤停下來。幾天之后,黃先生恢復健康,兩人重新啟程。
盡管困難重重,他們還是到了安徽。截止6月17日,小船到了安徽省安慶市,已經走了800多千米,完成計劃路程的一大半。
“很多時候我們都要靠運氣,”夏宇說。“有許多障礙隨時可能讓航行中斷,我們也不知道是不是最后真的能到上海。”
這些障礙可能是天氣,身體狀況,更可能的是海事法規不允許。
“畢竟我們這艘船不是正規廠家生產,航行也沒有相關部門批準,”夏宇說。
他也有些擔心小船進入江蘇流域可能會有相關部門依據法規阻止他們繼續航行。
“其實一路上,也有很多過往船舶對我們伸出無私的援手,對我們的行動給予支持;有些管理部門也相當的人性化,很理解我們的行動,” 夏宇說。
通過幾十天的航行,夏宇發現長江流域的水體情況比想象中的要好很多。
“雖然也有一些漂浮物,但是水體污染的情況比我們出發前預期的要好一些。現在是汛期,有些漂浮物也是正常現象。我也和沿途的漁夫,沿岸居民聊過,他們都表示近幾年來長江的水體治理力度很大。”夏宇說。
盡管航行有種種不確定因素,夏宇也不清楚是否最后能完成全部的計劃路程,乘著小船進入世博園,但沿途的經歷已經讓夏宇感到不虛此行。
“畢竟,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夏宇說。
英文原文請見:
http://www.tsdianying02.cn/china/2010-06/18/content_9987340.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吳怡瑤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