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6月11日報道: 6月7日上午8時30分,周孟棋和他陪同的兩位香港客人就已到達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郊的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他們很幸運地看到六只大約1歲的大熊貓同時在吃早餐 -- 竹子和竹筍。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么多熊貓在一起吃早餐。客人們和我一樣都感到興奮,并拍攝了很多圖片“。周孟棋在接受《中國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周孟棋是成都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官員。他自己都記不住這是他多少次到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看熊貓了。由于對熊貓的愛,他經常建議到成都的外地客人參觀基地并自愿擔當他們的導游。
每次看熊貓,周孟棋都要帶上他的相機。盡管他工作一直很繁忙,他在過去20年利用業余時間拍攝了超過萬張熊貓照片,其中許多列入了他新近出版的畫冊《中國的大熊貓》。
這本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的164頁畫冊一面世,就廣受攝影家和大熊貓專家好評。
攝影家們認為,熊貓給人感覺是一種很安靜的動物。但在周孟棋的畫冊里,人們可以看到熊貓打滾、在雪地行走、在樹上倒掛。為拍攝這些照片,他肯定作出了艱苦的努力。
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張和民說,這本畫冊是他所見過的最好的熊貓畫冊。它不光圖片精美,而且詳細介紹了熊貓的歷史和現狀,大熊貓記事概覽等。 他認為它是一本很好的有關熊貓的科普讀物。
張和民和西華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胡錦矗教授、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張志和是畫冊《中國的大熊貓》三位科學顧問。作為中國的三位最知名的熊貓專家,他們都仔細閱讀了畫冊的文字。
現在57歲的周孟棋,第一次看到熊貓是在他才6歲時母親帶他去成都百花潭動物園游玩。在大熊貓館,兩只黑白毛色的大熊貓讓他眼睛為之一亮。它們在云梯上悠然自得地攀登、嬉戲,憨厚而率真、笨拙中透著靈氣,讓他看呆了。直到母親催促他幾次,才戀戀不舍的離去。
上小學后,他開始用畫筆一次次涂繪它的形象,記得他的第一幅繪畫展出作品就是大熊貓吃竹圖。成年后攝影成了他最大的愛好,他的第一幅入選全國攝影展的作品也是大熊貓。
大熊貓好拍,但拍好亦難。周孟棋的體會是要有十足的耐心,抓拍時眼疾手快,這樣才能從大熊貓時常悠閑、寧靜的狀態下拍出千姿百態的動作與神態,將大熊貓的自然之美與人們審視自然的心態之美有機定格。
1992年7月26日凌晨,第24屆奧運會開幕式在巴塞羅納舉行,成都動物園的大熊貓“蘇蘇”順利產下一仔,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欣然為這個幼仔命名為“科比”。“科比”滿月那天,周孟棋陪同北京來的記者去動物園采訪,當他們走近圈舍時,“蘇蘇”和“科比”躺在地上睡覺,在足足等待約半小時后,“蘇蘇”翻身坐了起來,將“科比”緊摟懷中,愛不釋手。當時圈舍里光線很弱,為了不驚擾大熊貓母子,周孟棋調整好相機的光圈和速度,利用欄桿作依托,耐心等到大熊貓舔犢情深的動人瞬間,抓拍到了母子依戀、安詳寧靜的神態。
1993年,周孟棋有幸去了享譽中外的大熊貓之鄉——臥龍自然保護區,到了首次發現大熊貓蹤跡的雅安寶興縣,還到了夢幻天堂九寨溝、人間瑤池黃龍寺、東方圣山四姑娘山等大熊貓主要棲息地。過去周孟棋只能在動物園觀賞、拍攝到大熊貓,這次能親密接觸野外圈養的大熊貓并深入它生活的環境,讓他激動不已。這里群山連綿、森林茂密、翠谷縱橫、水草豐茂,大熊貓故鄉是如此之美,讓他萌生了對大熊貓及棲息地進行專題拍攝的念頭。自此之后,他利用節假日和地利之便,將身心投入到大熊貓和棲息地的拍攝之中。
拍攝大熊貓是一個享受美的過程,讓周孟棋充滿激情。1995年10月,時值秋意正濃季節,他來到了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大熊貓或在地上嬉戲,或在樹上攀爬,并不時變換各種姿態,做出許多讓他開懷不已的動作來,為了抓住大熊貓憨態可掬、親和友善、讓人喜愛的生動鏡頭,他運用平時掌握的一些拍攝技巧,捕捉到“倒掛金鉤”、“親密無間”、“悠然自得”等多幅畫面。
在享受拍攝大熊貓樂趣和棲息地的過程中,也不時險象環生。多年來拍攝大熊貓和棲息地的過程,遭遇到不僅是氣候的極端變化,高山缺氧,道路塌方、滑坡和飛石等,而且意想不到的險情也時有發生。一次周孟棋從小金縣拍照返回成都途中,車過二郎山,陰云籠罩著山峰,天下起了密密細雨,由于下山道路彎多路滑,越野車在下坡急轉彎處,前輪撞上懸崖邊上的護道坎石,整個車身瞬間被彈回道路中間,四輪朝天仰翻過去,人被倒扣車里。待從破碎變型的車窗爬出來,發現同行的三人竟然均毫發無損,不由暗自慶幸。
他說,盡管歷經了艱難困苦、驚險曲折,但每當翻閱這些長年積累的光影資料讓他感到欣慰。
周孟棋曾任成都報業集團一把手,也曾在成都市委宣傳部工作16年。由于對攝影的熱愛,時任成都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的周孟棋多次要求到成都市人大工作,并于2007年12月底如愿以償。
他是成都市唯一一位主動要求到人大工作的官員。對此,他無怨無悔。他說:“在人大,我會有更多的時間關愛熊貓和和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大自然”。
英文原文請見:
http://www.tsdianying02.cn/china/2010-06/11/content_9963230.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黃志凌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