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6月5日社論:中國在高速城市化的進程中,應當遵循“物盡其用”這一經世良方。位于世博會城市最佳案例區的瑞典馬爾默市展館,就向我們清晰指明:都市生活同樣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馬爾默的城市回收系統中,該市居民產生的生活垃圾96%可以得到重新利用,或作為燃料用于發電、或用于為農業提供天然肥料,而只有4%的垃圾會運往填埋場做填埋處理。在中國,大多數的城市垃圾仍然只能靠填埋來處理。光是首都北京,每年就要產生多達六百多萬噸的垃圾,對于北京市來說,這些垃圾純粹靠填埋是不可能全部處理掉的。
如今中國城市化進程之快,為近三十年來所罕見。在1979年,城市居民只占到北京市總人口的17.9%,而如今這一比重已經接近50%。城市化并不僅僅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生活用水、污水如何處理,交通擁堵,能源供應系統跟不上需要,對于各類資源過度消耗的情況也十分突出。
要在短期內如此迅速地實現城市化,把這些問題先解決掉對于整個國家總體可持續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坦率地說,我們與發達國家相比,在城市環境保護方面做得的確不夠。撇去其他東西不談,我們目前仍然還只是停留在“探索城市居民垃圾處理途徑”的層面上。
沒錯,城市要實現對垃圾的高效再利用,確實急需大量的資金,而且要國內的城市現在就達到瑞典馬爾默市廢物循環利用的水平也不切實際。但是,我們在這方面要盡可能地早動手、早努力。
這并不只是錢的問題。我們的城市規劃者與決策者應當銘記于心的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程度,關系到這個國家的未來。
英文原文請見:
http://www.tsdianying02.cn/opinion/2010-06/05/content_9939623.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社論 編譯 張隕璧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