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6月3日評論版文章:世界經濟的衰退使得中國超出預期,在去年即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制造國。
如今,能耗小、污染低的汽車在世界各地備受青睞,那么中國能否在節(jié)能汽車領域繼續(xù)復制成功呢?
為了推進新興產業(yè)和節(jié)能減排,最近由發(fā)改委、工信部等國家多個部委聯(lián)合出臺了《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通知》的出臺顯示出政府對于節(jié)能汽車推廣的重視與決心。
根據(jù)《通知》,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補貼標準為:根據(jù)動力電池組能量確定,按每千瓦時3000元給予補貼;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5萬元;純電動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6萬元。
在國內,純電動汽車銷售價格約為20萬元。因此,這次補貼同發(fā)達國家的補貼水平相比,幅度偏小。在某些發(fā)達國家,政府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占汽車價格的三分之一。
然而,根據(jù)以往經驗,我們卻不能低估這次補貼帶給國內消費者的影響。在去年,政府對汽車進行小額減稅及補貼后,全國汽車銷量迅速增加。
如果此次補貼能發(fā)揮奇效,推動5座主要城市的電動汽車銷量,那么全國范圍內節(jié)能汽車的流行,也將成為可能。
屆時,汽車生產商為了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必將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只要看看當前中國汽車消費的紅火局面,就無需懷疑中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消費潛力了。
無論是出于環(huán)保還是經濟方面的考慮,鼓勵中國消費者駕駛節(jié)能汽車有百利而無一害。
英文原文請見:
http://www.tsdianying02.cn/opinion/2010-06/03/content_9926576.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社論 編譯 劉江波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