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5月18日報道:張樂樂翻開豎版繁體孟子,大聲的朗讀出來。這是這個7歲半的孩子第300次讀這本書了,但他還讀得全神貫注。
和同齡人不同,樂樂沒有在公立學校上學。他從四歲起就在私塾讀經。
他現在已經可以熟練的背誦4、5本中國古代著作,包括論語和老子。
私塾的教學方式非常特別,一些教育家甚至批評他們缺乏計算機、科學和數學的內容。
樂樂目前在關正私塾上學,這里一共有12個學生。
學校成立于2008年。學生家長說他們將孩子送到這里來是因為他們對傳統的公立學校教育模式沒有信心。
北京目前有十幾家私塾,上百名學生在這里上課。
私塾的教育中心在德育教育,讓學員成為有健康品德和能力的人。
這12個學生中,最小的只有5歲,最大的8歲。
家長的考慮是等到小孩子到了上中學的年齡,將他們送到公立初中繼續學業。
學生在這里不接觸電腦,為數不多的看電視的時間也是在看古代著作的DVD。
學生一天花6小時左右的時間讀經,其他時間讀英文的圣經。同時學習一些英文的口語,書法和武術。學習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也是同學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
張新,這所私塾的創建者之一告訴《中國日報》,她希望她的女兒在這里上學是因為她希望女兒能像她自己的童年一樣自然地成長,遠離考試和競爭的壓力,出于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求而學習。
她認為通過閱讀這些古代哲學家的著作,學生會學到是中國文化的精華 -- 仁和德。但是學校的課本中通常都是“春天來了,桃花紅了”這樣的文章。很少見到關于國學的內容。
“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太淺了”。13歲前他們的記憶力是最好的,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段時間。通過上百遍的讀經,這些偉大的思想已經深深的印入學生的血液中。對他們終身受益。
“這就像我們在他們的心中種下了智慧,”
她每天花20-30 分鐘給孩子講講數學。他們已經能掌握100以內的加減法,和在公立學校的學生水平相同。
“但是我們只花了很少的時間卻取得了相同的成果。”
關女士抱怨主流的教育系統太注重考試成績,也不鼓勵他們做勞動,而勞動可以鍛煉他們的品格。
“有時候我都覺得不好意思,每周一孩子上學的時候,他的房間整理的比我的還干凈。”
然而,一些教育學家并不認可私塾的教育模式。
李山,北京師范大學古代文學教授認為國學雖好,學校也應該加強在這方面的教育,但是單學國學太單一了。
“就好比糖,大家都知道糖是好東西,但是只吃糖是不能維持生命的。”
雖然社會存在著種種問題,但是不能不讓孩子們接觸問題。給他們制造一個假環境,他們就好像生活在實驗室中的試驗品。
但是關女士認定私塾教育會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她在考慮讓孩子13歲時參加高考。
“我認為他會受益終身的,”她說。(為保護采訪人,文中使用的都為化名)
英文原文請見:
http://www.tsdianying02.cn/cndy/2010-05/18/content_9860497.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王薇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