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5月8日報道:三位來自西安文物保護修復中心和陜西歷史博物館的文物修復專家今天(5月7日)取道上海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開始為期四周的昭陵“二駿”文物修復工作。
“昭陵六駿”原陳列于唐太宗昭陵墓旁,其中“白蹄烏”、“特勒驃”、“青騅”和“什伐赤”四塊真品現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館,另外二駿“颯露紫”和“拳毛騧”于1918年流失海外,現存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昭陵六駿”石刻的原型是唐太宗李世民生前最喜愛的6匹戰馬,是他輔助其父唐高祖李淵平定四海、建國立邦時所乘的坐騎,它們分別名為:颯露紫、拳毛騧、白蹄烏、特勒驃、青騅、什伐赤。
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李世民詔令大畫家閻立本先畫出六駿圖形,由石刻家閻立德依畫形雕刻于華山石上。李世民親自作詩6首(即“六馬贊”),贊揚每匹馬的風采,并命大書法家歐陽詢抄錄下來刻在“六駿”旁邊。“昭陵六駿”在唐末時,便遭到了破壞,在此后的1000余年中,盡管當地歷代官員對“六駿”呵護有加,但多年來自然和人為的破壞還是讓“昭陵六駿”飽受磨難。
據紐約來遠公司老板盧芹齋(華裔)1927年9月10日的回憶錄稱:“二駿”是1912年被一個外國人唆使文物販子從陜西昭陵盜運出的。文物販子在搬運這些沉重的石塊時被當地民眾發現并截獲,由當時的陜西省官員予以查收。1915年,當時的中華民國總統袁世凱要求地方政府將“二駿”運到了北京,成為袁世凱的個人收藏。“幾個月后,他們通過另一個人賣給了我們。此事絕對合法,因為這是由國家最高權威賣掉的。”在回憶錄中盧芹齋這樣寫道。
“六駿”當初是被分割成大小不同的碎塊裝箱運往西安的,“颯露紫”和“拳毛騧”后被轉運到了北京,被偷運至美國,而其他“四駿”,先前放置在西安圖書館,1950年被人民政府收藏,一直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館至今。
“二駿”在1918年被賓大博物館收藏后,一直是重點保護的對象,被覆蓋上有機玻璃保護罩,放置在重要的保護區域內。但時間畢竟過去90多年了,再加上當年“二駿”被運抵美國時,是由一個個碎塊拼接起來的,“二駿”有點“不負重荷”,為了外出展覽的需要,賓大博物館決定啟動修復工作,并邀請陜西省唐大明宮文物遺址保護基金會委派兩三名中國文物專家赴美協助修復,以便“二駿”將來可以安全赴外展出。
西安曲江大明宮保護辦及陜西省唐大明宮文物遺址保護基金會得知這一情況后,非常重視,迅速制定了派遣中國文物修復專家參與修復的工作預案。2009年4月14日,大明宮基金會開始招募赴美進行文物修復的志愿者,此后,由國內知名文物專家所組成的評審委員會經過預審、初審,最終確定了人選,西安文物保護修復中心周萍、劉林西和陜西歷史博物館的楊文宗成為最終赴美人選,他們將對“二駿”的外觀修復提出決定性意見。
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大明宮保護辦主任周冰說:“‘昭陵六駿’牽動了炎黃子孫太多的感情,對于流失在外的‘二駿’,我們要看到它們既是民族瑰寶的代表,也是全人類的藝術佳品。此次中美聯手對其進行修復,是中國首次派文物專家赴國外參與修復流失海外中華文物的國際交流活動。修復后,讓文物有序流動起來、適度地巡展,其價值和意義更為重要。”
大明宮基金會表示,希望能以參與修復工作為契機,促成2010年10月1日“昭陵六駿”的西安團聚。
英文原文請見:
http://www.tsdianying02.cn/china/2010-05/08/content_9825118.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馬烈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