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座法國古堡,在里面挖一個地下室,配上恒溫恒濕的電子保險柜,酒瓶要用整塊的水晶雕刻而成,瓶身上鑲嵌著鉆石;再去樹林找一棵生長已經超過100年的大樹,只用樹干中最精華的一小段做瓶塞;然后請一位曾經在白金漢宮服務過英國女王的紳士老頭全天24小時看護。
其實,萬物都有其生存法則,“順應”而不是刻意迎合方為上策,美酒保存之道亦是如此,合乎規范、遵循要求,切不必刻意強求,酒才能得到最佳歸宿─人的五臟廟。
酒在桶內,桶在窖內
葡萄酒的休眠化蝶術
任何酒在制作的過程中,都要經歷一個藏的階段,或者可以叫“培養”。掰指算來,地球上的酒大多都必須走過或桶或壇的窖藏關。有句諺語說得好,“沒有葡萄酒的日子就是沒有陽光的日子”,西方人眼里的葡萄酒其實就像中國的黃酒、白酒,在日常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所以國外飲葡萄酒普通得很,只是到了中國,葡萄酒普及得還不夠,常常被涂上神秘的色彩。
號稱可以讓生活陽光化的葡萄酒,其實它的整個釀造過程幾乎是在不見陽光的空間完成的。經歷辛苦艱難的歷程后,葡萄酒終于可以進入橡木桶中休憩了。酒在桶內,桶在窖內,酒窖內數以千記甚至萬計的木桶呈列在眼前時,其壯觀的感覺,如果開玩笑地說,幾乎如同兵馬俑陳列室。如今許多酒廠都進行了現代化的改造,記憶中的潮濕陰暗、昏暗不明,斑駁、苔癬幾不復存在。不管怎樣,看似安靜的空間,其實每個桶中都在默默經歷“化蝶”的過程。萬物有生命,橡木桶也不例外,即便被緊箍如斯,依然承載著酒液與外界交互的重任,它將微量的空氣輸入桶中產生適度氧化效果,適度不是過度,過猶不及,這也是中國古代哲學一早指明的。橡木桶一分一分地將自身的功力─香氣丹寧酸及多酚等貢獻給了酒液,2~3年的時間,就可以初步成就葡萄酒的大體了。如同一個冬眠周期,葡萄酒液在此期間睡而不僵,醒來時就幻化成瓊漿玉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