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奧地利第三大城市因斯布魯克舉行的“2011高山技術國際展覽會”上,來自全球超過64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家滑雪產業和相關配套服務商參展。除了各家廠商爭相展示主打產品外,爭搶購置高端器材的中國客戶成為一景。
多家雪場設備商、軟件或規劃服務商,對中國市場更多看重不只是消費潛力,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在娛樂消費上的增長空間一定程度上會成為歐美大企業的戰略重心轉移目標。
目前在滑雪娛樂上人均每天消費額在歐洲為大約30至50歐元,盡管奧地利地區的滑雪收入沒有明顯減少,但新興經濟體在該領域的花費增幅讓人側目。據吉林一家滑雪場總經理介紹,國內許多滑雪場的人均消費額基本也已經達到了30歐元的水平,尤其是在酒店等配套設施建成后,增長空間十分樂觀。
外國廠商的細致和服務精細是此次展會的一大特點,不過造價都不低,以數字控制商skidata的雪場門禁系統為例,一臺就要6000美元,大型雪場動輒數十臺,這筆費用的成本就將達上百萬元。再如修板機,全自動型至少要100萬元人民幣。另外造雪機等主要設施進口產品的價位也是國產產品的數倍,對滑雪產業暫時還處于培育發展階段的中國而言,負擔絕對可謂不小。
但是,價格昂貴沒有擋住中國大滑雪場的經營者在選購滑雪器材時青睞進口產品。直接原因是類似大型軋雪車這樣的器械設備國內暫時空白,只能向歐洲老牌廠商訂購。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看重外國產品有國內產品不可比擬的質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務。
來源:新華網(記者 閆磊)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