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原擬去年底在臺北舉行的兩岸經貿論壇,歷經一波三折,終于改址北京。延時4個月,耽誤的是臺灣經濟復蘇的商機;易地而行,擋不住的是兩岸民間互動的良好態勢——
14日上午,為期兩天的兩岸經貿論壇在北京飯店開幕。這項活動,原定于去年12月15日在臺北舉行,之所以延時改址,原因眾所周知,正是由于臺灣民進黨當局的橫加阻撓。
·“臺獨”勢力對兩岸論壇忌憚至極
為落實去年四五月間連戰訪大陸時與胡錦濤總書記達成的和平發展五項愿景,中國國民黨于2005年10月向臺當局提出邀請大陸人士赴臺參加兩岸經貿論壇的申請案。
民進黨和島內“臺獨”勢力對國共兩岸論壇忌憚至極。其時正值臺灣“三合一選舉”廝殺方酣,國民黨與大陸的互動,牽動選民心意,讓民進黨相當不安。向熱絡的兩岸黨際、民間交流潑冷水,力阻兩岸經貿論壇在臺灣舉辦實際上成為民進黨的既定方針。
陳水扁當時放話稱,除非大陸同意讓“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參加在釜山舉行的APEC會議,或者讓“陸委會”主委赴大陸與“民運人士”座談,陳云林來臺才有可能。
島內輿論以“怪誕”二字形容陳水扁提出的所謂條件,還是陳水扁自己一語道破天機:“大陸只和國民黨談所以才被打回票。”
相對陳水扁的借口,“陸委會”的招法更顯“專業”。2005年11月14日,“陸委會”突然授權“海基會”以“最速件”致函海協會。函中稱:“關于貴方國臺辦陳云林主任(兼中臺辦主任)有意率國臺辦官員等60余人來臺事,經我方有關機關囑請本會轉知如次:為了解貴方對于改善兩岸關系擬采何具體作為,并對兩岸關系正常化發展有何規劃與設想,我方愿邀請貴方立即派員來臺協商相關事宜。”
“海基會”還特別指出:“如貴方不便派員來臺,為積極謀求改善兩岸關系之考量,我方愿派員組團前往貴方進行協商,其中,并不排除授權本會組團。”
“陸委會”提出的新條件,實際上就是企圖借機迫使大陸同意恢復兩岸“兩會”的接觸管道,一方面可以凸顯臺灣當局的“公權力”和“主導權”,另一方面也是要為拒絕陳云林赴臺尋求“合理理由”。因為臺灣當局明明知道,在其否認“九二共識”的前提下,兩岸“兩會”的管道是不可能恢復的。因此所謂由兩岸“兩會”磋商之說,擺明了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政治陷阱。
“陸委會”這一招,可謂機關算盡。輿論分析,這招有一箭雙雕之妙,既可蒙騙美國人及國際社會,又能把責任全部推到大陸方面。
·兩岸同胞的共同愿望
臺灣媒體認為,“陸委會”這招一出,預示著陳云林主任成行的可能性并不高。但同時也預測,臺灣當局不至于做得太絕,可能會允許陳云林以外的中臺辦其他人員入境赴臺。
不料11月18日“陸委會”宣布審批結果,不但陳云林被拒不能赴臺,連所有隨行60人,都被一并拒之門外。“陸委會”宣布,基于所謂的“兩岸關系現狀”、“國際慣例”和“改善兩岸關系的目的”3點理由,對陳云林等61人來臺案“不予許可”。這實際上宣告了“兩岸經貿論壇”無法如期在臺北舉行。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接受采訪時多次表示,論壇“還是在臺灣舉行最好”。他說,大陸方面已表示不僅和臺灣在野黨聯系,更希望和廣大的臺灣人民接觸,國民黨邀請60多名大陸有關人士參加國共兩岸經貿論壇,這是非常好的溝通渠道,更是解決問題的機會。如果大陸參加論壇的人士可以到臺灣,相信意義不同。
本著再努力爭取一下的想法,國民黨在“三合一”選舉結束后,再度向臺灣執政當局提出了申請。但是民進黨當局完全不顧兩岸關系的大局和臺灣主流民意的呼聲,12月19日,臺“內政部”仍以種種借口予以拒絕。對此,國民黨表示強烈遺憾和不滿。
當再次申請被駁回之后,外界不斷有論壇將易地舉行的傳聞。中臺辦主任陳云林日前接受采訪時證實,3月15日,中國國民黨方面表示國民黨基于提振臺灣經濟,繁榮人民生活,緩和兩岸關系,建議將第一屆兩岸經貿論壇移至大陸舉辦。
陳云林強調,早日實現兩岸“三通”,擴大兩岸經濟交流,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愿望,我們應當以民為本、為民謀利,把有利于兩岸同胞福祉的事情辦好。本著這樣的精神,國共雙方商定,2006年4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辦兩岸經貿論壇。
論壇事體已定,臺當局已經無法直接干預,但仍然企圖干擾和破壞,搗亂手段依然層出不窮。呂秀蓮氣急敗壞地稱兩岸經貿論壇“是臺灣的一大危機”,“陸委會”趕忙為論壇成果設限,吳釗燮威嚇說,“如果國共經貿論壇做成涉及‘公權力’的決議,當局不但不予認同,也會視同違‘法’”。“臺聯黨”叫嚷國民黨要“謹守政黨分際”,不能簽侵犯“公權力”的協議,還要連戰比照馬英九,回臺之后安排“扁連會”等。
島內輿論指出,企圖用手中把持的權力阻礙兩岸人民的交流交往是短視的、可笑的,因而是徒勞的。
·各方盛贊論壇意義
相比當局的偏狹立場,島內媒體以“兩岸之福”盛贊首次兩岸經貿論壇的意義。指出雖然有人不斷阻撓搗亂,但論壇對兩岸經濟發展、提升兩岸人民福祉的積極作用,相信不會因此而有所削弱;兩岸民眾企盼“三通”、兩岸加強交流的人心向背,更加不會受到影響。
臺灣大學教授張麟征認為,這次兩岸經貿論壇在北京舉行對于兩岸關系的改善是有很大的正面影響的。第一次“連胡會”有很多雙方的共識,這些共識要落實當然要持續地來推動。“兩岸經貿論壇是在這個方向上的一個正確的會議。”她也特別強調,兩岸關系如果不是卡在陳水扁刻意的阻撓、杯葛之下,其實是會朝著非常樂觀、積極的面向發展的。但“今天連戰先生所做的事情,大陸對臺灣民間所釋放的善意將來都會開花結果,絕對功不唐捐的。”
臺灣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宋學文指出,最近大陸對臺灣問題的處理策略,不僅將政經分離,也將政治與社會區隔,強調命運共同體的發展關系。相對于大陸的靈活與務實,臺灣的策略仍停頓于傳統冷戰的思維,因此一直處于劣勢的政治位置,不利于臺灣的永續發展。
新加坡《聯合早報》刊文指出,兩岸經貿往來逐步漸行漸近,這股“政治冷、經濟熱”的形勢,自“胡連會”定調,貫穿大陸一年來“緊守政治底線、爭取臺灣民心”的對臺新戰略思維,相信仍會延續貫徹。
島內學者分析認為,政客們樂此不疲地操弄各種政治議題,最終將使得臺灣得不償失。有學者建議,兩岸不再只是競爭關系,也逐漸浮現出合作與相互依賴的輪廓,臺灣應該將兩岸關系納入全球化的發展框架,才是追求整體利益的基礎。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常務副秘書長辛旗指出,臺灣當局提出“有效開放、積極管理”等限制兩岸經貿關系的政策之后,大陸支持這一關乎臺灣經濟民生的論壇在北京舉行,再次表明了我們發展兩岸關系的積極主張。辛旗表示,本次論壇可謂非常務實,從經貿、直航到觀光、農業、金融,都是兩岸人民特別關心的內容,無不圍繞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兩岸20多年來經貿合作的良好局面,通過這次論壇將有更好的發展前景。(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