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西藏》前二十幾部片子主題集中在教育、環保、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文化保護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創作團隊在每一個選題、每一個內容上都請涉藏專家進行指導,部分主題還請專家親自撰稿;在形成拍攝大綱后,為讓拍攝工作有的放矢,又專門請有關方面專家參與策劃討論,以確保主題鮮明、視角獨到、素材充分;在拍攝過程中也是不斷找西藏當地有關人士出謀劃策,后期還邀請專家學者集思廣益,確保畫面具有典型性、內容具有經典性、效果具有感染性。正是這種精益求精的影視制作專業精神和克服泥石流等艱苦條件下不辭辛苦的敬業精神,才保證了該片的專業品質。
“在這部系列電視紀錄片中,每個主題、每個人物、每一個事件,都具有代表性。有代表性就具有說服力,有說服力就有傳播力,有傳播力才有影響力。比如介紹西藏的教育和藏語言保護這兩個主題,攝制組找到了西藏大學的新老校長、藏族學生和藏語書法家嘎瑪赤列,由他們講述關于發展的、變遷的物質外相和關于當事人、見證人的心路歷程,無疑具有較強的公信力,這是講中國故事包括西藏故事的重要藝術原則。”王丕君說。
以《講述西藏-走進帕拉莊園》為例。雖然帕拉莊園是封建農奴制的“活化石”,但影片以“班久倫布(藏語里‘奴隸‘的意思)村”、農奴出身的米瑪頓珠、年青人達羅為線索發展。那些年老的農奴年紀大都已經八九十歲了,拍攝紀錄已經存在很多困難,但他們的口述實錄具有很強的史料價值,如果不抓緊搶救,也是一種巨大的損失。經過攝制組和當地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所采訪的農奴用自己的親身體會、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既講述了帕拉莊園這個有代表性的封建貴族莊園歷史變遷的悲歡離合,又控訴了舊西藏封建農奴制的黑暗殘酷。
西藏的故事可以講一千零一夜
在第十九屆中國電視紀錄片頒獎禮上,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趙化勇表示,改革開放為中國紀錄片的產生、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環境,加之相關主管部門的關注和支持,要讓紀錄片回歸其本質:人文關懷。
中央檔案館有關負責同志表示,之所以收藏《講述西藏》,就是因為該片貫徹了這種理念。頒獎辭指出,該系列影像“遵循了大主題小故事的創作理念,兼具歷史感和時代感,既是濃縮的故事,又是今天西藏的真實面貌”。專家們認為該片年代跨度大、內容詳實鮮活、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表層是一個個真實、生動的故事,而深層是展現西藏和平解放前至改革開放幾十年以來的各個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王丕君還表示,100集在涉藏影視片中是前所未有的,“但西藏的故事可以講一千零一夜。只要西藏在不斷地發展,就需要把西藏的變化發展及時地告知世界;只要達賴集團反復地妖魔化西藏,就需要反復地通過形象生動的影視信息予以澄清。讓‘真實的西藏’信息傳遞給關心、關注西藏的人,讓妖魔化和‘虛擬化的西藏’印象徹底泯滅。這將是一個長期的事情。”
對此,他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