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悍然參拜供奉有14名“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安倍走進這個“使新的戰爭動員成為可能的裝置”,向所謂“為國捐軀的英靈表達崇敬之情”,真可謂不計后果、執意妄為。安倍“拜鬼”是對其精神信仰的參拜,是對右翼勢力的激勵,是對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果實的否定,更是對戰后國際秩序的挑戰。
靖國神社是安倍右傾歷史觀的精神依托。靖國神社設立于1869年6月,原名“東京招魂社”,1879年6月改稱為“靖國神社”。在其供奉著的約246萬亡靈中,除1.4萬多名是國內戰爭死亡者以外,其余都是對外擴張戰爭中的戰死者。1978年10月17日,靖國神社舉行“秋祭”時,偷偷把14名甲級戰犯的靈位供奉其中,充作“為國殉難者”進行祭祀。這個供奉東條英機等罪大惡極戰犯的“戰爭神社”,早已不是什么宗教祭祀場所,而是右翼分子招魂礪志的“圣殿”。安倍作為一國首相,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拜鬼”,目的就在于尋找“不退縮、不膽怯地迎接挑戰”的精神寄托。
家族傳承是安倍右翼歷史觀的遺傳基因。安倍出生于甲級戰犯家庭,其外祖父岸信介是甲級戰犯,曾在東條英機內閣中擔任要職,外號“昭和妖怪”。戰后被捕入獄,獲釋后仍念念不忘“大東亞共榮圈”的美夢。1957年,岸信介出任日本首相,不久便參拜靖國神社。安倍的童年就是在岸信介身邊度過的。他在著述的《致美麗的祖國》中回憶道:“從幼年時起,外公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位只考慮國家未來的赤誠政治家。而且,他能毅然面對社會上喧囂的非難,其泰然處之的態度,令我全身心地為之感到自豪。”岸信介的弟弟佐藤榮作也是日本右翼勢力的代表人物,同樣對安倍有一定影響。安倍進入日本政壇后,決心繼承外祖父“強國論”思想,急欲擺脫“歷史包袱”。他在參拜靖國神社的同時,還千方百計地為甲級戰犯辯解:“是東京審判判處了7人死刑,我們國家并沒有自主地審判他們。因此,在日本,不能說他們是罪犯。”安倍的一系列表演,得到日本鷹派和右翼勢力的高度贊賞。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稱其“不愧是岸信介的后代”,右翼勢力則稱其是“了結戰后政治恩怨的人”。對此,安倍欣然接受,并公開宣稱“我的政治DNA繼承了岸信介的遺傳”。右翼團體是安倍堅持右傾歷史觀的政治依靠。安倍是日本右翼分子的骨干,他作為骨干積極參加“日本國會議員懇談會”,作為發起人組織“日本前途與歷史教育年輕議員思考會” 、“年輕國會議員祈望和平、思考真正國家利益、支持參拜靖國神社之會”,擔任“國會議員一起參拜靖國神社之會”的顧問、“新歷史教科書編撰會”的秘書長等。安倍之所以敢于提出修憲、參拜靖國神社、否定侵略歷史,在右傾道路上越走越遠,關鍵就在于有日本政界的右翼勢力及許多右翼團體為其出謀劃策、搖旗吶喊、沖鋒陷陣。可以說,日本右翼團體是安倍死守右翼歷史觀的政治力量源泉。
安倍頑固堅持右傾歷史觀必將把日本引向危險道路。安倍將其錯誤右翼歷史觀,不斷滲透到其制定的政策、制度和決策之中。在政治上,安倍政府高調提出修憲,企圖突破和平理念、拓展軍隊職能、降低修憲門檻等,保守色彩十分濃厚。在外交上,日本挑起與鄰國的領土主權爭端,對周邊國家采取了“二戰”以來從未有過的對抗姿態,導致其與中、韓、俄等多個國家關系持續緊張。在擴軍備戰上,日本政府軍力建設投入不斷加大,每年軍費預算均在500億美元以上,同時還圖謀廢除“武器出口三原則”。可以說,在安倍上臺的不長時間內,由于其右傾歷史觀作祟,不斷挑戰國際秩序,不斷挑戰公平正義,不斷突破道德良知底線。安倍在右傾歷史觀下瘋狂奔行,必將把日本帶上危險的不歸路,也注定是要失敗的。
只有以史為鑒的國家和民族,才有可能真正地面向未來。死守右傾歷史觀的安倍政府,其奪回“強大日本”的幻想只是一場空想。前車之鑒,殷鑒不遠。如果安倍不思悔改,頑固堅持錯誤史觀、挑戰人類公理正義、肆意傷害亞洲鄰國感情,注定要把自己推向歷史的被告席。
(作者霍其成、張世斌為軍事科學院日本問題專家)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劉夢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