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日本核電站(來源:日本媒體)
據日媒2月26日報道,日本政府25日透露消息稱,安倍政權新的能源基本計劃案經過修改后,在發展核電站的問題上,已經向聯合執政的公明黨做出了妥協,降低了提法的重要度和敏感度。
那么,這一份新的計劃案在發展核電站問題上,到底作了哪一些退卻?其實只是一句提法的變更。去年的計劃案中,將核電的地位確定為“作為電力基礎的重要的基本電源”,而這一次的計劃案中,改為“基本電源”,去掉了“作為電力基礎的重要的”這幾個字。
對于核電,日本有兩大敏感因素,一是68年前的廣島市、長崎市遭受美國原子彈轟炸的痛苦記憶;二是2011年3月,東日本大地震引發的福島第一核電站的重大核泄漏事件。前者造成了20多萬人的遇難,后者雖還沒有出現直接的死者,但是后果令人擔憂。
雖然發展核電一直遭到不少人的反對,但是對于一個缺乏能源的國家來說,日本在過去幾十年中,頂住了諸多壓力,從南到北,建造了57座核反應堆。而且因為日本自己沒有處理核廢料的設施,必須海運到法國進行處理,因此,日本的核電站均建在海邊,以便于搬運。這一種選址原則,最終造成了大海嘯沖垮福島第一核電站,摧毀其供電設施,導致嚴重核泄漏的問題。
安倍的幾位前任是處理福島核泄漏事故的當事者,這一個民主黨政權出于對核泄漏問題的恐懼,積極推行了廢除核電的政策,因此,全國除了福島第一核電站6座核反應堆被宣告廢爐之外,全國51座核反應堆也被全部宣布停止運轉(后批準了1座反應堆運轉)。
全國核電站停止運營,給日本帶來了什么樣的負面影響?
第一,日本電力出現嚴重匱缺。在福島核泄漏事故發生之前,核電占日本總發電量的15%左右。而失去這15%的電力之后,日本拿什么來填空?各大電力公司只好重新啟用火力發電。
第二,因為大量進口石油天然氣,導致日本貿易赤字節節攀升。日本為顧及環境問題,早已經淘汰了煤發電。因此火力發電所使用的材料,都是石油天然氣。日本財務省發表的最新統計速報稱,2013年的貿易收支出現11萬億4745億日元的赤字,連續3年赤字。日元貶值和火力發電用石油天然氣的進口是貿易額擴大的主要原因。而今年1月日本經常收支又出現了2萬億7900億日元的赤字,赤字額超越去年1月同期水準,呈現了連續19個月出現赤字的勢頭。
第三,日本核電產業變成垃圾產業。5年前,日本自民黨政權曾提出了“核電要占總發電量的30%”的核電發展目標,因此,以東芝公司為首,各大核電設備制造商們紛紛擴大投資。但是,當全國的核電站全部被停止運轉,而核電發展計劃事實上被停止的背景下,日本的核電產業一下子變成了無人問津的垃圾產業,生產線被迫停止,工人待工,日本核電工業面臨崩潰。
但是,如果恢復核電,那么,核放射能會保持10萬年以上的這一些核垃圾,該如何處理又如何存放?日本政府的地震專家委員會已經預計到在未來30年內,很有可能發生南海溝9級大震和首都圈、關東地區的8級大震,對付一個福島核電站,就要花費3萬億以上日元、40余年的時間,萬一沿海的大部分核電站都遭到地震和海嘯的襲擊,那么,日本列島真的要面臨沉沒的可能,即使不沉沒,也可能成為“死亡之島”。那么,1億2000萬日本國民屆時將躲到何方?
核電,注定要成為日本社會最糾結的問題。“應付一個核泄漏需要花費3萬億日元,那么,把這一筆錢用于新能源的開發,是不是更安全更合理?”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曾經這樣提醒他的政治小兄弟。
但是,安倍上臺后,只關心前者,而不是后者。在他的眼里,核電應該成為日本一個重要的產業經濟支柱,不僅要繼續發展國內的核電,同時也要輸出日本的核電產業。而大量進口石油天然氣發電,使得日本國際貿易赤字高升,財政壓力越來越大,國內物價也備受牽連,因此繼續發展核電,有利于日本經濟的發展,也是因應社會之需。
換言之,安倍關心的只是當前的政治與經濟利益,對于今后日本列島是否會沉沒之類的問題,他毫無興趣。
25日透露的新能源基本計劃案,雖然為了避免公明黨的反對,削改了幾個字,但是,依然對核電保持了“基本電源”的重要地位。
對于安倍來說,選擇在這一天透露新能源基本計劃案,是進行過周密的計算。在本月舉行的東京都知事和山口縣知事這兩場地方大選中,以小泉純一郎為首的核電反對派候選人均宣告失敗。一個是日本的首都,一個是安倍的老家,安倍自己扶植的候選人均告大勝,這讓安倍看到了一種希望:多數日本國民注重的只是當前的經濟是否好轉、工資是否增加,而對于遙遠的核電問題,大多不關心。因此,根本無須顧及核電反對派的意見,完全可以按照原先的計劃,繼續推進日本核電站的建設。
過不了幾天,安倍政權會批準幾座核電站重新恢復運轉,理由會很簡單:舉辦東京奧運會需要電。而在安倍的內心里,則是希望因此來減少石油天然氣的進口量,讓安倍經濟學成果最終不會淹沒在石油天然氣中,而是大放光彩。對于他來說,讓自己成為一位成績卓著的名首相,也許比日本列島沉沒來得重要。
(來源:中國日報網 信蓮 編輯:劉夢陽)